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武汉农民点赞丰收节:“种了半辈子地,能站上领奖台特别提气!”

发布日期: 2025-09-24 15:19 来源: 长江网

金秋的武汉,丰收的喜悦不仅在稻浪翻滚的田野间洋溢,更在科技感十足的农业园区、人头攒动的农产品市集和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中生动展现。9月23日,东西湖区空港湿地花田内,武汉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农民市民一起沉浸式体验农耕乐趣。这场盛会不仅是农事欢庆的集中表达,更是武汉以科技赋能农业、以产业激活乡村、以善治融合城乡的生动缩影,勾勒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

玉米擂台赛

老把式站上领奖台

上午9时,随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旋律高亢奏响,武汉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金秋的田野化作欢腾的海洋。

“3、2、1,开始!”主持人一声令下,七大农业区域的代表在“金玉满堂”玉米脱粒擂台赛上手指翻飞,金黄的玉米粒四处飞溅,助威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120秒的激烈角逐后,蔡甸区姚家林村村民姚传耀脱颖而出,站上了领奖台。这位种了半辈子地的老农脸上写满自豪:“种了这么多年玉米,今天拿奖格外高兴。丰收节越办越接地气,我们农民脸上更有光!”

姚传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家种了十余亩玉米,往年丰收就是自家的事,如今在丰收节上,普通农民的劳动技能成了众人喝彩的比赛项目,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他“特别提气”。

活动中,“薯你最棒”挑薯接力、“鸭力全开”赶鸭赛、“鱼跃丰年”摸鱼赛等农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最受关注,来自全市由农民及市民组成的20支队伍在竞技中尽享农耕之乐。欢声笑中,农耕劳动成了充满成就感的趣味竞技。

新农人脱口秀

智慧农业成亮点

“昔日‘铁蜻蜓饲养员’,今日三省作业‘总指挥’。”主舞台上,新农人代表小周的脱口秀《我们的“十五五”》妙语连珠,赢得阵阵掌声。这些年轻人分享着运用无人机与智慧农机实现“人在家中坐,农机田间忙”的现代图景,折射出武汉农业从“体力活”向“智力活”的深刻转变。

丰收节现场,新洲区种粮大户、武汉市天兴昌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洪亮难掩激动之情:“我们这代农业人,不仅要埋头种好地,更要抬头看市场、拥抱新技术、搞活新经营。”

洪亮家祖孙三代都是农民,他亲眼见证了从祖父那一代的“靠天吃饭”,到父亲那一代的机械化起步,再到如今自己这一代的智慧农业转型。如今,他负责的合作社,数千亩稻田已全程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天上“北斗”助阵,地上无人机“植保”。一季亩产可达1500斤以上,产量高的田亩产超过1800斤。去年,合作社实现毛收入超400万元。

“要让更多人看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这位“90后”新农人充满激情和希望。

科技赋能

田里“黑科技”引关注

在主会场核心区的“大地粮辰”晒秋区,一种特殊的玉米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这是武汉在全国率先实施专项补贴的汉产高蛋白玉米。

“未米科技”简六梅博士站在展台前,向好奇的市民解释这种玉米的价值:“高蛋白玉米不仅能提高饲料营养价值,还能减少大豆进口依赖,为国家饲料蛋白供给安全贡献‘武汉方案’。”

简六梅表示,在政策支持下,企业计划将高蛋白玉米在汉种植规模从当前的1万亩扩展至5万~10万亩。这位农业博士的脸上洋溢着科技工作者的自豪。

不远处,亚非种业的展台前,有“超级蔬菜”之称的皱叶菜同样备受青睐。公司现场负责人张小芳介绍,这种蔬菜市场价达50元/斤仍供不应求。“随着我国种业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神农设施’在汉开建,武汉正推动育种技术从‘经验选育’迈向‘智能设计’。”

品牌强农

“江城百臻”价值突破200亿元

“江城百臻”优质农产品丰收市集人头攒动,7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集中展销。武昌鱼、洪山菜薹、蔡甸藕汤、汪集鸡汤等汉味名品吸引市民争相选购。

“江城百臻”品牌运营负责人周亮介绍,今年“蔡甸莲藕”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品牌价值达36亿元;“洪山菜薹”品牌价值提升至15.2亿元。目前,“江城百臻”区域公用品牌总体价值突破200亿元,成为武汉现代都市农业的闪亮名片。

“平时难得一次见识这么多本地优质农产品,既能买又能学,孩子也玩得特别尽兴。”带着孩子前来的市民陈先生感慨道。

总部位于武汉的“菜夫人”企业展台前,公司现场负责人周慧正向市民介绍其食品安全溯源技术。这家企业依托科技创新,打造从种植到消费的可信渠道,其主打适合年轻家庭的净菜服务已覆盖武汉2.4万户家庭。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农民及市民参加

和美乡村

农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阡陌丰光”乡村风采展示区,黄陂、蔡甸、江夏、新洲等地的美丽乡村诗意呈现。

青云村村支书熊兵和村民带着手工豆丝、糍粑来到现场。今年全村选用抗干旱、抗倒伏水稻品种,亩产达1400斤,较往年提高400斤。“丰收节不仅是我们展示成果的平台,更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熊兵说。

胜丰村带来的翡翠西瓜让尝鲜客“叫好”。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引进台湾农业专家陈裕文博士,推广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的生物菌酵种植技术。陈裕文评价:“这两年,武汉在食品安全和科技助农方面进步显著,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

丰收节活动现场,《丰收舞步》《汉味农韵》等节目轮番登场,巧妙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江城风情。“热干面乐队”用地道武汉方言RAP引爆气氛,《最美还是家乡味》唱出浓浓的汉味情怀;一群乡村孩子的童声合唱《风吹麦浪》清新悦耳,沁人心脾。

丰收的喜悦,写在现场每个农民脸上。洪亮父亲洪昌和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场丰收嘉年华真正‘晒’出了新时代农村的蓬勃气象,也‘晒’出了我们农业人的自豪与信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