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每年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举办的全国性节日,2025年为第八个丰收节。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荷塘,武汉的丰收故事便已拉开序幕。从水下的莲藕到智慧农场的稻田,从热闹的交易市场到忙碌的配送中心,处处是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处处是新农人奋进的身影。
让我们一同走进武汉的“丰收十二时辰”。
04:00
荷塘里的 “四季鲜”
凌晨4点,蔡甸区的荷塘边,藕农们就已经开工了。蔡甸莲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区莲藕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近15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县(市)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


被称为 “藕先生” 的李正旺,带着 1300 多亩荷塘的 “四季鲜” 莲藕迎来丰收 —— 春天种藕,夏天收藕带、莲蓬、水果藕,秋冬有粉藕上市,真正让武汉市民 “一年四季都有藕吃”。
07:00
忙碌的 “菜篮子”
早上7点,黄陂区新华南蔬菜交易中心已是一片繁忙。作为湖北蔬菜批发的 “主力军”,这里年交易量超200万吨,占全省70%。


作为市场负责人的李华清带着相关工作人员,例行对市场内商户进货的蔬菜进行巡检。在他心中,丰收是农民增收、市民吃到放心菜、商户赚到钱的 “三赢”。
08:00
智慧农场的 “黑科技”
上午8点,黄陂区的武汉永旺智慧农场里,无人驾驶农机穿梭田间,北斗终端、5G传感器、虫情检测站等 “黑科技” 随处可见。


在2万亩高标准农田里,再生稻泛起金色波浪,收割机开足马力,稻谷源源不断输送到运输车上。理事长胡丹说:“科技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未来我们的农业肯定是规模化,智慧化,智能化,年轻化。”
10:00
全面增收的“产业链”
10点的新洲区,郭芹和丈夫姜旭飞正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这对返乡务农的大学生夫妻,十年间从种水稻拓展到耕、种、管、收、烘全环节。


在政府支持下,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还计划打造 “江汉大米” 品牌,延伸产业链。郭芹说:“对农民来说,亩产达1200斤是丰收;但对行业来说,全产业链都挣钱才是真丰收。”
12:00
生态养殖的 “好滋味”
正午的蔡甸区侏儒山街道东干村,黄利军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一派生机。网箱里,宽体金线蛭和大闸蟹共生;水面下,肥美的螃蟹茁壮成长。


“好水才能养出好水产!” 黄利军引入池塘零排放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今年,5200亩大闸蟹预计年产4000吨,小龙虾、鳜鱼等水产品也供不应求,不仅带来好效益,还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14:00
实验室里的 “丰收密码”
下午2点,武汉市农科院,科研人员为丰收 “蓄力”。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深耕水稻、西甜瓜、种苗繁育领域,育优质品种、破技术难题,用科技力量助力武汉农业大丰收。

王德欢团队创新大棚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让草莓苗成活率从不足 60% 提至 95% 以上;

朱永生团队攻克多倍体水稻技术,培育出糯稻、节水抗旱稻等优质品种;

任俭团队建成湖北首个西甜瓜种质资源库,让市民吃到更多优质瓜果。
多年来,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将科研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在丰收节期间,研究所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展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丰收红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15:00
生物育种的 “新名片”
下午3点,武汉亚非种业育苗现场,总经理贺亚菲与团队查看菜苗。作为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的高端蔬菜种子企业,亚非种业深耕十字花科作物,从亚非万连青皱叶菜到西兰苔,再到研发中的板蓝根皱叶菜,始终聚焦 “新奇特、高附加值” 品种。

如今,公司在湖北、云南等五省建有 9 大种植基地,分子育种实验室与人工气候温室为育种保驾护航。
16:00
有机田里的 “双丰收”
下午4点,长江新区 “我家的地” 农业基地,负责人陆卫国叮嘱员工检查蔬菜标签。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的他们,是盒马鲜生在武汉唯一蔬菜生产合作商。
每颗菜都有二维码,扫码能溯源地块、种植时间。 陆卫国表示,丰收既要让市民吃到安全菜,也要让农民荷包鼓起来,实现“菜安全、人增收”。


18:00
乡村里的 “诗与远方”
傍晚时分,江夏区 “大江小村”,民宿运营经理王思正接待游客。曾经破败的渔村,如今变身网红打卡地。
目前大江小村项目通过 “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股民” 的 “三变” 模式,盘活周家湾闲置资源,运营经理王思表示,让大家找回儿时记忆,帮村民提高生活水平就是最好的丰收。

20:00
配送中心的 “深夜坚守”
夜幕降临,江夏区菱湖尚品食材配送中心依旧灯火通明。赵兰和团队忙着分拣、配送食材,为上千家客户的食堂保驾护航。
通过规模化采购、数字化系统和溯源体系,打通了“田间到餐桌的链路,让农民享受丰收红利,带动洪山菜薹农户亩均增收3000 元,赵兰表示,“让每份食材安全抵达,让每位农民笑逐颜开,这才是现代农业的模样!”


从旭日东升到夜幕低垂,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里,一个个忙碌是身影感动着我们,这份产业链上的丰收,惠及了每一位参与者。
正是因为他们辛勤的付出,使我们的“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让大家“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