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长江新区六指街潘岗村的田野上,仟吉农场的货车司机潘志飞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将车上的馅料运往20公里外的武湖仟吉中央工厂。
潘志飞是潘岗村本地人,之前常年在外地从事电器售后维修。2022年,潘岗村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多家企业入驻。在村党支部书记潘文华介绍下,潘志飞回村当上了一名运输司机。
目前,潘岗村已有30多名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返回村里就业,他们自称“回流族”。这一现象背后,是潘岗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创造就业机会的可喜成果。
村党支部解决困难
回乡创业夫妇开起了工厂
潘岗村位于318国道与熊许线交会处,曾面临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抛荒、村庄活力不足等问题。
2021年12月,此前在前川街道上班的26岁的潘文华回到潘岗村,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村庄发展困境,他带领新班子开始深入调研和思考。

村党支部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经过反复讨论,村“两委”班子确定了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充分释放土地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本村就业。
当时,潘岗村有500多亩土地处于抛荒状态。如何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成为党支部面临的首要课题。
一天,潘文华了解到,本村嫁到外地的姑娘潘培培和丈夫贺迎新在邻近村承包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立即登门拜访,邀请潘培培夫妇来潘岗村承包土地。为打消他们的投资顾虑,村党支部承诺,协调帮助争取一处晾晒场,并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6月,潘培培夫妇在潘岗村注册成立了武汉禾美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日烘干能力220吨的现代化粮食烘干厂房。
然而,项目启动之初就遇到了困难:首年需要投资40万元左右,资金周转压力较大。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潘岗村党支部迅速行动。
潘文华在与武汉禾美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交谈。 记者汪文汉 摄
“我们首先召开村党支部会议,达成共识,决定免除禾美顺第一年的租金。”潘文华告诉记者,村党支部达成共识后,村干部们分批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说服村民全部同意免除第一年的租金。
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武汉禾美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很快步入正轨。
当好“店小二”
帮农场生产引来充足水源
近年来,潘岗村已成功引进近10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农业生产相关领域。如何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村党支部认真面对新课题。
仟吉农场及仟吉农副产品加工厂是潘岗村辖区内的特色企业之一。由于生产规模较大,仟吉农场对水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

村党支部书记潘文华在仟吉农场与负责人刘陈交谈
“农场用水灌溉量比较大,主要使用旁边水塘里的水,经常遇到水塘枯竭的情况。”仟吉农场总经理助理刘陈告诉记者,“每当这时,我们找到村里求助。”
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村党支部迅速发动村民,新开水渠,把其他堰塘的水引过来,彻底解决了农场的用水难题。
如今,占地761亩的仟吉农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场出厂的农产品被送进旁边的吉之禾农副产品加工厂,送往仟吉中央工厂,加工成糕点。
武汉乾景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辉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受市场影响,生产的大批货物积压,应收账款回收困难,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
“一筹莫展之际,村党支部赶紧帮忙联系银行,帮助企业及时申办贷款。”朱辉回忆道。没多久,贷款批下来了,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让公司得以正常运转下去。
潘文华说,村党支部要当好企业发展“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建立“村民议事厅”
推动建成3处文化广场
潘岗村的蜕变,归根结底源于坚强的党组织领导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村党支部深入推进“党建+网格”治理模式,组织党员成立“红色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定期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活动。
村党支部书记潘文华走访慰问困难户。 通讯员田飞 摄
数据显示,2024年潘岗村党支部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件,群众满意度达95%,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在产业赋能方面,党支部支持村里农业企业拓展农产品加工新业态,推动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2万元,较2023年增长32%。这一增长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细治理是潘岗村的一大特色。村党支部建立“村民议事厅”协商机制,凝聚群众智慧,提升村务决策的科学性与透明度。2024年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开展民主议事20余次,推动道路硬化2公里,建成文化广场3处,维修塘堰10处,安装路灯46盏。
潘岗村还推动建成了“养老互助照料中心”“农家书屋”“农村幸福院”等惠民设施,让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