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两万只蛋鸡的“盲管”,20年走出智能养鸡路

发布日期: 2025-09-29 14:43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走进新洲区三店街鑫新蛋鸡养殖场,仿佛进入了一座“鸡界智能工厂”:四层笼架整齐排列,自动食槽、蛋槽、饮水管纵横其间。只需轻按电钮,行车缓缓移动,饲料精准投喂,清水自动供应,一枚枚新鲜鸡蛋顺着传送带滚入蛋槽,而驾驭这一切的,是一位几乎完全失明的创业者——黄新华。

9月24日,记者见到了正熟练养殖蛋鸡的黄新华。在养鸡行业摸爬滚打20余年的他,尽管仅存微弱光感,却能凭借记忆和手感熟练操作设备,穿梭于鸡舍之间。“现在喂食喂水全是自动化,我只需要听声音、摸按钮,就能管理两万只鸡。”他笑着说。

黄新华出生于新洲区三店街施庙村,受家族遗传病影响,他的视力随着年龄增长日渐衰退,患视力一级残疾。“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家里的积蓄都花在药费上。”黄新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站起来,不能再拖累家人。”

2000年,黄新华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馒头,积攒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尝试种植平菇、养猪,均因技术、经验、市场、视力限制而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梦想就在脚下,只要脚沾泥土踏实干,梦想就一定能实现。”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黄新华始终积极寻找发展机会。

2004年,周边村庄的养鸡行业迅速发展。黄新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会,于是决定再次投入,从鸡蛋销售入手,做鸡蛋中间商。刚开始时,他的生意一度兴旺,订单源源不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好景不长,由于视力的限制,他无法独立进行运输送货,这一次的创业尝试又是无疾而终。

“我眼睛不好,没办法自己去送货管理,最后压力实在太大了,生意也没有持续下去。”黄新华无奈地回忆道,最困难的时候,街道残联帮他申报了农村残疾人发展农业生产补贴,给予2万元资金扶持,并组织其参加种养殖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养鸡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成功的案例。

黄新华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多种养殖技术,隔三差五地去拜访养殖成功的老板,学习他们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逐步掌握了养鸡的技巧。2009年,黄新华成立鑫新蛋鸡养殖场。2020年,建成全自动智能化的蛋鸡养殖场。

如今,鑫新蛋鸡养殖场养殖蛋鸡20000余只,日产鸡蛋超过13000枚,车间有1500平方米,年销售额约40万元,主要销往武汉、浙江等地市场。

“我的目标不只是自己过好,更想帮到更多人,尤其是和我一样的残疾人。”黄新华积极回馈社会,每年产蛋高峰期,他都会招聘一名残疾人和两名村民帮忙,带动他们在“家门口”增收。鑫新蛋鸡养殖场还会定期化身“培训基地”,黄新华总会耐心地握着学员的手,在设备上演示操作要领:“这个红色按钮是紧急停机,摸上去有凸点……”能把多年总结的蛋鸡养殖技术和智能设备使用要点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黄新华总是面露笑容。

据了解,2011年,黄新华被新洲区残联评为“创业之星”,2012年又被提名为共青团新洲区十大杰出青年,并荣获新洲区优秀青年称号。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