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新洲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旧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慈善会支持下,新洲区旧街街清水塘村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将村规民约量化为可操作的评分体系,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数字化赋能、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治理办法】
因时而动,创新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村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面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清水塘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必须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
2022年,清水塘村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
清水塘村将村规民约进行量化处理,制定了涵盖“农户卫生”“乡风文明”“遵纪守法”等10个方面的积分细则,明确“正反面”清单,以家庭为单位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换算成相应积分,形成了完整的积分管理体系。
系统构建,建立积分制体系
科学制定积分规则:清水塘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制定了《清水塘村积分制管理办法》,明确了积分获取和使用的方式。积分内容覆盖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孝老爱亲、参与公益等多个维度,既引导村民规范日常行为,又鼓励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
建立数字化积分系统:清水塘村充分利用“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小程序,搭建本村的事务管理平台,将村规民约、村民说事、党群服务日记、大事记、积分制等都搬到线上,实现了积分的实时记录、查询和兑换功能。

积分兑换处
广泛宣传动员: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大会、微信群、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清水塘村广泛宣传积分制治理的意义和方法,确保每位村民都了解并参与到这一制度中来。村里还组织了多场专题培训,帮助村民熟悉“鄂参与”平台的使用方法,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村干部采取上门教学的方式,确保不漏一人。
定期公示与反馈:清水塘村坚持“日记录、月审核、季公示、年评比”的工作机制,定期在微信群和村务公开栏公示积分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积分制度。这种透明公开的做法,增强了村民对积分制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创新积分兑换机制:清水塘村在与青山区和畅社区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中,在和畅社区的帮助下组建了积分超市,筹集了涵盖家庭日常使用的食品、日用品、电器等30个品种600余件物品,价值约15000元。村民可以不定期利用自己的积分来超市免费兑换商品。截至目前,积分超市已兑换200余件物品,价值6000余元,目前全村还可兑换37268分价值8000多元的物品。
激励机制,焕发乡村新活力
经过探索实践,清水塘村积分制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积分制实施后,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明显高涨,从过去的“要我参与”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报名人数较以往增加了三倍以上,村庄治理更加民主化、多元化。
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参加好人好事、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村庄环境明显改善。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环境卫生,关心邻里困难,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村里设置了“积分红黑榜”,对积分高的家庭进行表扬,对积分低的家庭进行督促,形成了正向激励效应。

清水塘村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
村规民约得到有效执行。全村上下拿村规民约当镜子,时常拿出来照照自己、照照他人,正能量满满,敢于同歪风邪气说不,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村里矛盾纠纷明显减少,2022年相比2021年纠纷调解量下降了40%。
积分兑换机制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积分兑换实物,村民切实感受到参与村庄治理的价值,形成了良好的正向激励循环。一位村民高兴地说:“没想到参加村里活动不仅能帮助别人,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真是双赢!”
【成效与启示】
在实施积分制治理的过程中,清水塘村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制度设计要合理可行。积分规则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使人人能接受,人人愿参与,确保公平公正。
信息化手段是重要支撑。利用“鄂参与”平台技术,大大提高了积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群众随时在线上查询积分相关信息。
持续改进和创新是生命力。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积分制度。
小小积分,不仅记录了村民的行为表现,更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