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赛农技,匠心铸样板。”10月30日至31日,第三届“武汉农匠”职业技能大赛的农播客、农业经理人、农机手初赛,在东西湖区鑫三江田园综合体、江夏区大诚联合社举行。本次大赛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各区农业农村局协办。来自全市“三农”战线的创业精英带着“农技绝活”同台比拼,最终前10名进入决赛。
■ 赛道竞逐:
田间地头的“文武较量”
在鑫三江田园综合体,农业经理人与农播客两项比赛同步展开。农业经理人赛场上,选手们围绕“市场需求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助农增收实效”等核心议题展开路演。
蔡甸新农人赵秀梅曾在武汉中心城区经商多年,2018年回乡创业,建起洪子山家庭农场。凭借“生态优先、打造多元田园综合体”的新思路,这个项目现场直接圈粉评委。虽常住光谷,但她每天凌晨四五时就驱车往农场赶,目标很明确:让更多市民走进绿水环绕的乡野小院——推窗见山、开门见田,再尝口本地匠心农家菜,在慢节奏里品足乡土本真。如今,农场年产50吨优质水稻、3吨湘莲,还出产有机果蔬、生态禽蛋,以及猕猴桃、果冻橙等鲜果,生态产业链已具雏形。
本土茶品牌如何靠价值重构成长?江夏龙壹茶叶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建,在现场亮出了实践答案:“产品端踩准节奏,跟着时令走,结合茶叶生长周期和消费者需求,用常规产品打底、限定款添彩,实现‘全年有爆款,四季有特色’的好局面。”他带着企业走创新路:靠生态创新、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还拿下“一种生物饼肥的烘干装置”发明专利技术,给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值得一提的是,龙壹茶叶还是武汉本土唯一有茶园出口备案基地资质的品牌。

农播客初赛,评委为选手打分。
■ 多维考核:
从理论考场到云端战场
户外广场的农播客赛场,烟火气裹着活力扑面而来。选手们支起设备,洪山菜薹、汪集鸡汤、蔡甸莲藕、黄陂荆蜜等武汉特色农产品,直接变成直播间“流量密码”。“洪山菜薹紫红脆嫩,还含原花青素!武汉人冬天最馋的,就是妈妈炒的腊肉菜薹!”主播赵兰举着刚采的菜薹带货,吸引了不少粉丝下单购买。
比赛现场,选手们不仅拼话术,更在创意上“卷”起来:有人穿汉服演绎农耕故事,有人即兴编农产品RAP(说唱),把直播间变成了热闹的“田间小舞台”。
据悉,初赛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结合的考核体系,确保评审科学严谨。
如农业经理人赛道选手,需先通过涵盖现代农业经营、农业政策法规等内容的理论测试,结合前期短视频初评成绩,确定晋级资格。晋级选手在路演环节需在5分钟内完成项目价值阐述。面对评委“实现联农助农增收的途径方法”“品牌营销如何实现线上破圈”等提问,选手们以扎实的一线基层专业知识从容应对。
农播客赛道考核则包含短视频创作与现场直播两部分:短视频需在3分钟内完成农产品推广,现场直播则为时1小时,系统实时抓取直播时长、销售额、有效订单量等数据,结合“产品讲解精准度”“互动感染力”“个人特色”等三个维度进行打分。

农播客比赛中,选手展现各自优势。
江夏区原浆酒酿造非遗第三代传承人、“95后”选手柯进是农播客赛道的亮点之一。2017年大学毕业后,柯进返乡继承古法酿酒手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生产过程实现“透明化经营”。比赛中,他以方言段子结合实景直播的形式推广农产品,获网友广泛互动,其“让农产品体现土地温度”的直播理念得到评委认可。
■ 匠心传承: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作为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打造的技能品牌赛事,“武汉农匠”大赛已累计培育数百名农业领军人才。本届评委阵容兼具“实战派”与“学院派”——既有深耕农业电商的资深专家,也有高校农经学者。
“选手们的数字化运营思维太令人惊喜了!”评委们表示,“有人用物联网数据做产销规划,有人把农耕文化搬进直播间,这就是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大家一致认为,赛事能激发农业从业者的创业创新热情,将为武汉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更多“懂技术、善创新、有匠心”的新农人。

农播客比赛中,选手将汉服穿到比赛现场。
据介绍,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市200余位农业从业者参与,参赛项目覆盖农业生产、“江城百臻”品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乡村建设六大领域,经前期审核与初评,147名选手进入初赛阶段。
目前,第三届“武汉农匠”职业技能大赛农播客、农业经理人初赛已完成角逐。农机手初赛活动分为农用无人机和农用拖拉机两个子赛项,也将于今日在江夏区大诚联合社开展。最终晋级选手涵盖智慧农业、休闲农旅、农产品品牌、新品种推广、农机驾驶等多元化领域。大赛决赛将于11月举行。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