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湖景喝咖啡,晒着太阳发呆,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11月4日中午,汤逊湖村一临湖咖啡厅的草坪上,刚结束环湖骑行的“00后”游客李瑶和朋友捧着咖啡感叹。
连续多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个秋日,武汉乡村正迎来旅游热潮,覆盖古村晒秋、稻田漫游、湖畔赏景、渔村骑行等多元体验,村咖与民俗、农事、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成为武汉秋日乡村游新亮点。
“村咖”重构乡村游体验
秋日乡村游的走红,离不开“村咖”的强势赋能。这些扎根乡野的咖啡馆,早已超越饮品售卖的单一功能,成为串联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与农事体验的核心载体。
在洪山汤逊湖村,“海边滤镜”下的三家“海景咖啡”各有特色。红砖老水塔旁的“右舍・咖啡生活小馆”,超大玻璃窗框住整片湖景;“池也咖啡” 两侧临水,落地窗让湖光山色无缝入户;“湖光白调” 的大片草坪,实现露营与咖啡的双重惬意。“以前觉得乡村游就是看风景,现在能边赏湖景边喝手冲,体验感完全不一样。”带着家人骑行打卡的市民张先生说。

洪山汤逊湖村的临湖咖啡厅
东西湖慈惠街的“村里咖啡”,则用在地化创意圈粉无数。慈惠美式、石榴拿铁等饮品取名紧扣本地特色,古朴茅草屋顶搭配现代内饰,与周边的柴窑面包店、农场、梅花鹿营地形成休闲集群。主理人松哥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后便留在武汉创业。他介绍,选择在乡伴慈惠景区开咖啡店之初,就提出了“喝一杯咖啡、吃一顿农家饭、住一晚民宿”这样的理念。在国庆中秋假期,咖啡厅一天能够卖出一两千杯咖啡。在松哥看来,咖啡厅只是一个社交媒介,周边的业态一直补充、升级。今年,咖啡厅对面多了一家金粒・柴窑面包,年轻人喝咖啡时可以吃上用荔枝木烤出来的带着柴火香气的烤面包。亲子家庭还能去附近牛爷爷的农场挖红薯、拔萝卜,在鹿儿在・营地喂梅花鹿、露营,多元业态让秋日乡村游更有吸引力。

东西湖慈惠街的“村里咖啡”
黄陂的村咖早已“火出圈”。国庆中秋假期,大余湾・VANAS 村咖、乡巴克・稻田咖啡包揽大众点评榜单上武汉咖啡榜冠亚军。VANAS村咖开进600年古村,“上房揭瓦”的观景位能俯瞰晒秋盛景,玉米、柿子主题特调咖啡日均出杯超 300 杯。数据显示,它不仅让古村年轻游客占比从12%跃升至41%,更带动了土鸡蛋、黄陂豆丝等农副产品热销。

东西湖慈惠街的“村里咖啡”
多元业态融合焕发新活力
“村咖”的走红,本质是乡村游业态的深度升级。不再是单一的赏景或采摘,如今的乡村游通过“咖啡 +”模式,串联起多元体验,让行程更具层次感。
黄陂姚家集的“乡巴克稻田咖啡”,将咖啡厅建在稻田中央,巨大热气球成为标志性打卡点。11月中上旬,这里将迎来金色稻浪,游客可边喝咖啡边赏景,还能体验柴窑烤面包、挖红薯等农事活动。更便利的是,咖啡店距木兰花乡仅9分钟车程,30万盆菊花铺成的鎏金花海,搭配夜晚的古风小镇演出,构成充实的一日行程。
蔡甸索河以武汉最长的索子长河为纽带,串联起梅池村与渔业村的秋日风光。梅池村的“邓家门32号咖啡” 藏在百年老宅里,土坯墙、石条门槛间,咖啡香与主题画展相映成趣;附近的“邓家门19号”用老宅改造的餐厅,将蔡甸藕、乡村土鸡做成“漂亮饭”,窑烤面包与煨鸡汤香气四溢。驱车4分钟可达渔业村,“长河石窑面包”的二楼露台直面湖景,喝咖啡、吃现烤面包,尽览湖畔秋色。
美好秋景中,藏在古村、稻田、湖畔的“村咖”成为打卡核心,将田园诗意与都市质感无缝衔接,让“一半烟火农事,一半新潮休闲”的乡村游,成为市民秋日出行的首选。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