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融合智库与实用价值,武汉乡村发展蓝皮书成“案头必备”

发布日期: 2025-11-11 15:13 来源: 长江日报

一本报告,三种读法。它既是记录武汉乡村振兴历程的“年度蓝皮书”,也是为从业者提供决策借鉴的“参考指南”,更是装满实操工具的“案例方法库”。10月29日,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武汉市乡村发展协会牵头编撰的《2024武汉乡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连日来引发社会各界积极反响。该蓝皮书在去年基础上全面升级,汇集全市40余家涉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智慧,精选36个鲜活案例,系统构建了“主题报告+行业发展+服务创新+区域特色+建言献策+他山之石”六大板块,旨在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需求,力求成为一本能为政府决策、企业实践和乡村建设提供直接帮助的“案头必备”读物。

年度综合报告:

全景扫描,记录武汉乡村振兴年度进程

涉农单位代表参加蓝皮书发布会。

蓝皮书首先是一部权威的年度发展综述。主题报告部分高屋建瓴、数据详实、图表直观,从宏观层面总结了2024年度武汉在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的总体进展、核心数据与关键突破。

“蓝皮书是观察2024武汉‘三农’工作的重要窗口,兼具应用价值、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查丹点评新书时指出,蓝皮书作了科学规划和分篇,既有宏观立论,也有微观实证,在结构编排与案例筛选上进一步突出智库特色,注重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提炼,为超大城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扎实的“武汉样本”。

“蓝皮书是2024武汉农业发展的‘体检单’‘温度计’”。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凯认为,蓝皮书系统梳理了武汉乡村在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维度的年度成果,特别是行业发展、区域特色等篇章,分门别类地呈现了武汉农业各重点产业与涉农区的发展态势,为社会各界评估武汉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全面、扎实的文本依据。

创新亮点引来读者纷纷点赞。“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在基因芯片与智能育种工厂的技术突破,推动水稻等主粮作物自主创新;“亚非种业”公司在万连青皱叶菜新品种的研发与跨界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汉产蔬菜深加工水平;“中科瑞渔”公司研发成功的“海鲜陆养”新模式,正从武汉推广到全国,让大家都能吃到更新鲜、更优质的海产品。

决策参考指南:

提供思路,为各类决策者提供经验借鉴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查丹点评新书。

超越成绩总结,蓝皮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指南”属性。在本次蓝皮书编撰之始,便首次实行“开门编撰”,通过主流媒体公开征集案例,除了武汉及湖北省内的优秀案例,还吸纳了来自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并汇聚高校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多方智慧。

在服务创新、建言献策篇章,蓝皮书直面当前乡村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汇集了来自金融、科技、文旅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与专家政策建议。

“这本书的结构体系更加系统,凸显了智库特色,”作为编委会成员单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蓝皮书的出版发行给予高度评价,“蓝皮书为我们如何更精准地引导金融活水赋能‘三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路径。”

蓝皮书“他山之石篇”还引入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为武汉的实践者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鼓励其在借鉴融合中寻找适合本地的最优解。

杭州知名策划人庙丽丽介绍,浙江省衢州市后溪镇泉井边村曾是“无产业、无项目、无规划”的“三无村”。2021年,有关方面请来知名策划运营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种植甘蔗历史很长,但都是零散种植,没形成产业,专业团队围绕甘蔗开展文化创意系统策划,以打造“甘蔗的一生”为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一娛”“一宿”“一节”系列文旅产品,带动了全村产业升级,从一产业甘蔗种植,到二产业甘蔗加工、三产业甘蔗旅游,形成甘蔗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开辟出一条乡村共富之路,给武汉乡村振兴以很好的启迪。

案头必备“工具书”:

即学即用,36个案例成一线实践“方法库”

杨景勇在田间课堂给孩子们上课。

蓝皮书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其工具书式的编排。全书精选的36个案例,涵盖智慧农场、种业创新、农旅融合等前沿领域,每个案例都如同一个可拆解、可学习的“工具模块”。

“我们的农耕科普模式能被蓝皮书收录,意味着后来者无需从零开始摸索,”江夏区“小农夫”生态农场创始人杨景勇说,“这本书给了他们一个可以直接参考的‘操作说明书’。”

新洲区“宋桃农业”负责人祝芳铮表示,从300亩闲置岗地到5000余亩全产业链基地的详细发展历程被记录,其经验、教训与模式都已转化为可供同行直接借鉴的宝贵资产。

“香秾”是武汉市市属科研院所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新品种。在蓝皮书发布会上,市农科院林果所“香秾”研发团队黄维博士分享了这一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历程,从组建研发团队,突破技术难点,直至新品种推广至江夏、蔡甸等地,“构建了一套高效且成熟的育种技术体系”。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