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联播

全国农技中心示范推广玉米籽粒机收

发布日期: 2021-10-26 08:40 来源: 农民日报

为进一步集成推广玉米籽粒机收技术,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10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召开全国玉米籽粒机收现场观摩交流会。会议观摩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示范现场,开展玉米籽粒机收适宜品种评价,交流各地玉米籽粒机收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同时研究部署下一步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在示范现场,记者看到几台收获机在田野中穿梭,一米多高的玉米植株连同果穗被“吞”进去,一会儿工夫,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籽粒随即被“吐”出来,实现了田间直接收获。据介绍,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以高产、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田间倒伏倒折率低、机收籽粒破损率低的“一高三低”四项指标为核心,集成优选良种、高产栽培、化控防倒、病虫防控、籽粒机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和节约用工三重成效,对促进玉米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友好、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具有重要带动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在会上讲解了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研究进展,他表示玉米机械粒收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学科多,覆盖玉米产业全链条,是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节省成本、节省人工、减少晾晒脱粒过程损失等优势,是玉米转方式、提高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中国农业大学工程院副教授崔涛表示,行距的不统一对机械化收获而言,不仅增大了作业难度,降低就行生产效率,而且增大了收获损失率。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见效最快的措施应该是种植行距的一致性。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程映国指出,近年来,我国自走式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年度增量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呈现快速扩展趋势。我国玉米籽粒机收技术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关键技术不断集成配套,技术模式不断熟化优化,已形成以籽粒脱水快抗倒伏的品种创新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配套和低破损率低损失率收获机械改进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提升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好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的优质高产高效效果,还应加强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品种评价和机具研发,从品种选育出发,加快筛选评价宜粒收品种,夯实技术基础。同时,加强降低粒收破碎率和损失率的玉米摘穗割台、脱粒、清选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广适应性的机械研发。二是做好区域轻简高效技术配套,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和机具配套,加大模式熟化力度,形成操作指南和技术手册,增强模式的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三是优化产业链薄弱环节,不断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以效益调动和引导生产品种、技术和理念的转变,推动实现生产技术转变。四是加强培训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效果和扩大技术的影响带动能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