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联播

生态种植,产地加工 湖北中药材田间地头增效益

发布日期: 2022-07-21 09:57 来源: 农村新报

“跟着合作社生态种植紫油厚朴有钱赚,初加工后的干货,每公斤能卖10块钱,比以前望天收强多了。”近日,在宣恩县椿木营乡神龙药材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药农李必然忙着加工刚采收的紫油厚朴筒皮。

合作社负责人万齐祥介绍,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农户生态种植紫油厚朴,通过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提升药材质量,采收的厚朴皮,经过分级、晾晒、烘烤等初加工,药香味浓,品质更好,深受国内外药商青睐。作为国家地标产品恩施紫油厚朴的主产区,椿木营乡已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紫油厚朴2.5万余亩。

我省中药植物资源达4457种,全国知名道地药材16种,优势特色药材3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3个。但由于历史原因,我省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龙头企业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也不足,导致药材效益不太高。

“全省中药材总面积在505万亩左右,生态种植面积只有160多万亩,有些地方还存在药农乱施化肥农药粗放管理、望天收等现象,药农将药材洗一洗、晒一晒就出售,卖不出好价。”省果茶办推广研究员宗庆波说,去年以来,我省对中药材龙头企业的良种繁育、生态种植、道地药园建设、产地加工、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等实行综合性支持。去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2%、2.33%、8.02%,实现了田间地头增效益,推动了中药材绿色发展。

药材好,药才好。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李顺清介绍,我省将加大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繁推广和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提高优良种子种苗供给能力;认定并发布一批“十大楚药”“鄂优十六味”道地药园示范基地,推广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力争2025年实现生态种植面积260万亩;集成中药材特色采收加工技术模式,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保障中药材品质,力争到2025年全省建成中药材产地标准化加工车间100个以上。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