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联播

能当饭吃的黑米,开镰收割了

“主食化黑米”开始产业化推广

发布日期: 2022-09-28 09:24 来源: 武汉晚报

9月26日,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黑米生产基地迎来黑米稻田丰收,开始收割

煮熟的黑米,秀色可餐,软糯香甜

9月26日下午,汉川沉湖镇沉湖基地,农民们喊一声“开镰喽”,两辆收割机并排开进稻田,开始了今年的水稻收割。与寻常不同的是,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淡墨的痕迹,这次收割的不是白米稻,而是可以当作主食的米饭型全谷黑米稻。

收割现场也是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暨双水双绿黑米主食化产业的观摩会现场。作为黑米主食化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洪山实验室主任张启发说:“我希望稻米不再是几千年以来单一的人体能量提供者,而是全面健康的守护神。”

一眼望不到头的300亩试验田,今年首次种植了主食化的黑米稻,经历了干旱高温天气的考验,陆续进入成熟期,半人高的稻禾依然穗大粒沉,丰收在望。据种植者估算,亩产能达到1000斤,和一些主粮的产量相当。

都说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为什么要把它变成黑米饭?张启发介绍,我们日常食用的白米一般都是精米,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80%的营养,以它为主食,除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其他作用有限;而黑米富含花青素、不饱和脂肪酸、谷维素、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控血糖、抗衰老之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人类食用黑米的历史很长,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黑米,而中国的黑米种质最丰富,即使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很少以黑米为主食,原因在于,黑米虽好,食味欠佳,粗糙更难消化,所以数千年来老百姓只将它当作杂粮,除煮粥或做甜点外,并非盘中餐,是食谱里的稀客和配角,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很少。

能否扬长避短,培育出口感似白米、营养价值又不损失的黑米品种?2008年,张启发看到了国外对于花青素“延年益寿”效用(抗氧化)的最新科研进展,大受启发,转而对富含花青素的黑米念念不忘。十多年来,他和团队一直将黑米作为稻米研究的新方向,努力培育出既健康又好煮好吃的黑米,让餐桌的C位上黑白相间。他们广泛搜集全国各地黑米品种,终于在2018年,利用在云贵高原发现的优异黑米种质,培育出黑米新品种“华墨香”,具有高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尤其具有良好的蒸煮特性和适口性。好种、营养、美味,去年“华墨香”走出实验室开始小规模试种,今年他们南至广东,北至东北,尤其在湖北汉川、监利、石首等地大规模试种,面积超过6000亩。

黑米健康,也要用健康的方式种植它,这次开镰收割的汉川试种田的黑米,就是他们结合稻-鸭-虾模式而探索出来的绿色种植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顾泽茂描述说。3月养虾,6月收虾种稻,虾粪肥田,稻子长成,放鸭子吃虫除草,稻-鸭-虾三者互惠互利,形成水稻与水产的复合种养。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循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渔药、精准饵料的“三不一精准”的生产规程,张启发称之为绿色水稻、绿色水产的“双水双绿”。

绿色的黑米走上餐桌,不仅促进了营养健康,也切切实实增进了农民的效益。据测算,一年下来,通过稻-鸭-虾的套种套养,每亩可收获小龙虾300斤,黄鳝、泥鳅60斤,鸭12-15只,“华墨香”米1000斤,亩产值超过2万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