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联播

早稻、再生稻陆续进入播种育秧期,湖北发布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23-03-08 09:36 来源: 长江云

当前湖北省早稻、再生稻陆续进入播种育秧期,当前天气持续晴好,有利于播种育秧。但多年历史天气表明,早稻、再生稻播种育秧期间一般冷暖交替频繁,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为保证湖北水稻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是科学谋划,备足相关物资。

针对今年早稻、再生稻面积持续小幅增长,局部地区种子、秧盘等物资供给可能出现紧平衡。各地要尽早落实种子、秧盘、肥料、农膜等育秧物资,确保早稻、再生稻生产顺利开局。

二是紧扣农时,适期适量播种。

湖北省早稻、再生稻适宜播期一般为3月15—25日,早稻每亩准备3.5公斤常规种或2.5公斤杂交种;再生稻宜选用中早熟杂交稻,每亩备种2公斤左右。部分地区无法在3月底前播种的,可采用短生育期品种,于平均气温超过15℃、播后有3天左右晴天时进行直播,播期不晚于4月10日。杂交稻亩播3公斤;常规稻加大播量,早稻亩播6—8公斤,再生稻亩播5—6公斤,力争以多穗保证产量。

三是精细田管,分类培育壮秧。

充分利用双季稻轮作试点项目、集中育秧项目资金,进一步扩大集中育秧生产面积,培育高素质秧苗。早稻、再生稻育秧期间,根据苗情及时施用多效唑控旺促壮,根据气温变化揭膜通风炼苗;秧床应边揭膜边洒水或灌水,注意匀施苗肥,一般每亩秧田施用尿素4—5公斤、磷酸二氢钾1—2公斤。

四是适时栽插,应用关键技术。

早稻、再生稻机插秧龄一般不超过25天,手插或抛栽秧龄可以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30天。遇上气温偏高、秧苗生长过快时,可酌情采用多效唑叶面喷施,控制秧苗徒长,便于后期机插秧或抛秧。要保证栽插密度,早稻每亩栽插2万穴、再生稻每亩栽插1.6万-1.8万穴,推广应用25cm行距插秧机栽插。提倡应用机插秧侧深同步施肥、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