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建设一条调度江河、惠及子孙、润泽数亿人的“清水长廊”,2003年12月30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宣告开工。这条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从南向北渐次展开:渡槽横空跃马,隧洞铁骨钻山,暗涵隐身而退,明渠蜿蜒疾驰,倒虹吸穿河暗渡……它从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美誉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绵延1432公里,向沿线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数亿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有效缓解豫、冀、京、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在人类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支持国家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继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的一期移民之后,丹江口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再一次背井离乡。2010年10月,秦小明和乡亲们一起从千里之外的秦巴山下、汉水河畔的郧县城关镇搬迁至蔡甸洪北。时至今日,当他对笔者谈起这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时,很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那动员搬迁的过程,细致入微;那组织搬迁的场面,惊心动魄;那回望故土的眼神,令人心碎……。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千里搬迁,对于广大移民来说,是命运的一次巨大转折。因为搬迁,移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这些可以在短时期内恢复,甚至比以前更好。但搬迁打破了他们的社会网络和地缘亲情,这种无形资产和情感却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难以用金钱来补偿的。奉献不易,无私更难!秦小明和广大移民一样,没有豪言壮语,一切是那么简单而自然。乔迁之喜也是短暂的!如何安稳生活和发展生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秦小明曾在北京务工21年,体验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若干岗位,甚至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厨师证书。他如饥似渴地钻研,夜以继日地打拼,因为他深切感受到异乡创业的艰难。那段时间,是他厚积薄发的阶段,不但积累了人脉,还沉淀了心性。移民武汉后,他更加意识到:站在大武汉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口浪尖,唯有抓住机遇才能让自己情怀落地。知易行难!他所在的金马堰村地处相对偏远,就业务工机会渺茫,而人均1.5亩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加上移民住宅区不允许饲养家畜家禽,阻断了传统小农经济养殖收入。他曾尝试过经营家电产品,也筹划发挥专长开设一家酒店,但终因条件不成熟而放弃。经历无数次由希望到失望的心路,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压力、困惑,他感到无助和迷惘,身边各种抱怨的情绪开始滋长,可他始终不甘心零落成泥!秦小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作为创业者,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然后执着地付出坚守。”他凝心聚力思考如何走出困境,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天助自助者 我要我就能
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地处蔡甸西南,地广人稀,属于传统农业耕作区,随着武汉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洪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与之配套的基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秦小明决定引进生产线,生产各式彩砖、路牙石等预制构件,满足当地及周边市政环境整治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需要。2012年10月,他拿出在北京打拼二十多年的全部积蓄100多万元,又找朋友借债60万元,建成益明预制构件厂并投产。自古创业无坦途!工厂建成后,一系列棘手问题摆在面前。首先是生产效率低下,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台网购砖机自动化程度低而被迫停产。其次是市场信息缺失导致销售不畅,生产经常间歇性停止。再次是周转资金短缺,无法进行库存生产,导致部分商机擦身而过。这些问题纠结缠身,他常常彻夜难眠。为了突出重围,他专程带人到新飞砖厂学习培训,重新引进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继续投产。2014年上半年,构件厂举步维艰,他进退两难!但他清楚:这个厂凝聚了自己全部心血,唯有坚持才有出路,唯有闯过难关才能前行!为了节省开支,工厂近十个岗位都由他一人兼职;为了拓展销路,他不顾人地生疏,受尽冷言白眼,跑遍了武汉周边地区,其中艰辛冷暖难以言表;为了确保质量,他亲自编写每个生产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要领。天道酬勤!他的产品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良好的口碑终于赢得了市场。构件厂从建厂之初的举步维艰到跌入低谷,到走出困境,再到产销两旺,对他来说,这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也是一段凤凰涅槃的历程。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如今的益明构件厂,秦小明总投资350万元,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帮助解决了30多名移民就地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这个在层层压力中诞生的移民企业,在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下成长壮大。省市区移民局、蔡甸区委、区政府领导,区相关部门和洪北管委会负责人多次到厂区关怀指导。2014年4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袁松龄司长调研我市移民工作,在实地了解秦小明自强不息、带领移民拼搏创业的事迹后,对他大加赞赏和鼓励。2016年8月,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谭本忠在金马堰村仔细查看灾情并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说——“我们应该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也许我们施一个雪中送炭的援手,就解决了广大移民的很多心结,让他们从内心相信地方党委、政府,早日融入武汉这个大家庭。”一片乡心千里月,四维民情万重天!领导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也强有力地鼓励着秦小明灾后重建,恢复生产。2016年10月28日,首届武汉移民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受到市级表彰的移民创业致富带头人,秦小明在论坛上满怀豪情地讲述创业故事,传播致富声音。今年2月,他被评选为省级南水北调“移民创业之星”,受到省移民局通报表彰。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他审时度势,成立了秦小明农业开发公司,努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对笔者谈及今后的创业计划时,他信心满满:“我正在努力构建多元化产业链,做大做强移民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现代农庄的旅游观光产业,带动金马堰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全村移民都能参与创业和再就业。”
今年春节前夕,笔者听闻:秦小明自费数千元购买年货,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这样的善举,他坚持了好几年。“移民都不容易,贫困户更可怜,我的厂子有收益了,帮帮别人是应该的”——一句非常真诚朴实的话,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奉献、担当、协力、共赢”是南水北调孕育和催生的,或有些许悲情,甚至悲壮,但作为一种精神,已超越工程本身。梵高曾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想:如此大规模移民难以再现,但这种精神一定弥久历新。
(撰稿:林建武)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