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农田里,挖土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正在对农田实施平整、改造,运输车辆在田间跑运作业,工人们忙着清理沟渠塘堰,为抢抓冬春高标准农田施工的黄金时机。

“这是开年‘第一挖’”,江夏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工作人员胡承伟向记者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村里的小田并大田,完善了配套设施,既能保证土地面积,稳定水源灌溉,也能保障田块的机械作业环境,预计投入使用后能实现亩产增收10%左右。为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自农历正月初五开始,武汉市按照“不误农时、不扰农事”的原则,有序推动在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时间、项目建设进度均早于快于往年同期水平。

2022年,全市共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个,总建设规模13.57万亩,计划总投资4.83亿元,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的综合施策,共计划完成塘堰整治751座,新改建泵站132座,新建修复沟渠504千米;建设机耕路156.94千米,敷设输电线路30.51公里;实施土地平整3.99万亩,土壤改良3.71万亩,酸化土壤治理1.93万亩。“截至目前,项目总体工程形象进度已超过40%,预计今年6月底之前可完成全部批复建设内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8.68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9.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2.71%,年新增粮食产能1865.36万公斤。

“十二五”以来,武汉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产能为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主战场,全市共建设完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面积237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76%,为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市政府批复同意的《武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我市在规划期内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7.96万亩,并同步改造提升61.88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到规划期末,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1万亩,规划期内总投资约40亿元。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