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不折不扣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硬任务

发布日期: 2019-02-25 08:55 来源: 农民日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任务。要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咬定既定脱贫目标,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是“最难啃的骨头”,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尽锐出战,集中优势兵力,推动脱贫攻坚资金、重大工程项目、扶贫政策举措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坚决把这个坚中之坚攻下来。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裕,但粮食安全仍存在隐患,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并不稳固,粮食供需仍是紧平衡。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粮食产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能力是基础。要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生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紧缺、专用、优质、绿色品种农产品生产,不断提升粮食和整个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今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二年,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重点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痛点、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的大事实事。当前,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正是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落后。要把公共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设施、信息网络等村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补农村生态环境欠账,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乡村。要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上升到实质上的公平,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领域,也有许多硬任务,都需要统筹安排、科学谋划、协同推进。

  硬任务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必须要硬碰硬地抓,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拼出来。现在到2020年只剩两年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时间节点意识,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硬任务按时按质收官交账。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