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给党员干部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从党史学习中我坚定地看到,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实干是最有力的证明。作为一名青年“三农”工作者,我也立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紧抓“实干”二字,以实干出实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在勤思苦学“三农”知识上下功夫,奠定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深入研究党的农业工作方针政策和我市当前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努力使自己成为懂政策懂技术的“行家”、懂市场的“大拿”、懂经营管理的“高手”、懂创新懂风险的“尖子”。突出实践实干实效,着力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专业追求、培养专业思维;强化修身修为修志,着力锤炼专业作风,厚植专业精神。
其次,在深化“三农”情怀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农为本”。把“三农”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扎根基层,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与农民打交道,聚焦农民的利益问题,理解农民所思所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实干担当精神,自愿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去,用心、用情、用劲做好“三农”工作。
再次,在增强处理“三农”问题能力上功夫。干好农村工作不仅要靠“法理”,更要靠“情理”,既要吃透上级政策要求,也要善于把握群众脉搏,把宣传工作做到位。要善于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设身处地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积极为农业农村发展集众智汇众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建言献策,促进落地见效,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殷旭)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