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五月份武汉地区主要播种作物推荐品种

发布日期: 2019-05-13 17:24 来源: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稻:广两优香66、丰两优香1号、两优619、天两优616、甬优4949、新两优223、深两优5814、两优6326、惠两优7408、C两优华占、C两优086、绿稻Q7等。

  一季晚稻:黄华占、奥农丝苗、T优207。

  黄华占 (鄂审稻2007017 ):株型适中,植株较矮,茎秆韧性好,抗倒性较强。叶片较窄,叶姿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但千粒重较低,千粒重22.36克。谷粒细长,稃尖无色、无芒。全生育期117.6天,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5.93公斤。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奥农丝苗:中晚兼用型品种,作中稻生育期128-130天,做一季晚约122天(麦后直播)。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株高90.0~95.9厘米,穗长21.3~21.4厘米,亩有效穗19.5万穗,每穗总粒数122~124粒,结实率87.1%~88.0%,千粒重22.6克左右。长宽比3.3,国标一级米。高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指数1.5-2.3级。

  T优207(鄂审稻2006009 ):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叶色淡绿,剑叶长挺。千粒重25.12克,全生育期116.8天,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20公斤,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田间纹枯病较重。栽培特点:1、适时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5~2公斤。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以内,株行距13.3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足基本苗10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大田亩施纯氮9~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2:1:1。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浅水分蘖,苗够晒田,后期干湿交替,以利灌浆和减轻纹枯病。4、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及螟虫等病虫害。5、适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确保稻谷品质。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花生:非青枯病区推荐中花8号、中花16;青枯病区推荐中花6号、鄂花6号。

中花8号:该品种属珍珠豆型,全生育期125天。株高46厘米左右,直立型,株型紧凑,荚果普通型,种仁椭圆形,中粒偏大,百果重227.4克,百仁重90.8克,出仁率75.3%。种子含油率55.37%,蛋白质含量25.86%。抗旱性、抗病性强,种子休眠性强 。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1.23公斤,籽仁248.93公斤,分别较对照增产15.82%和21.81% 。栽培技术要点  1、该品种熟性早,适合一年二熟栽培,既能春播又能夏播或套种。长江流域春播在4月中、下旬为宜,夏播最迟不要迟于6月15日。2、株型直立紧凑,宜适当密植。春播每亩0.8-1.0万穴,夏播1.0万穴以上,双粒穴播。3、该品种适应性广,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即有较高的产量水平。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肥。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结合培土,增厚土层以利于下针结果。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适宜区域:适于湖北省非青枯病花生产区种植。

  中花16:属珍珠豆型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茎枝较粗壮。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叶片较厚。连续开花,单株开花量较大。荚果斧头形、较大,网纹较深,种仁粉红色。区域试验中主茎高43.1厘米,侧枝长46.8厘米,总分枝数9.0个,百果重219.3克,百仁重88.7克,出仁率74.8%。全生育期122.4天。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3.9公斤,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7.0%。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脂肪含量55.54%,粗蛋白含量4.85%。  抗旱性、抗倒性强。种子休眠性强。田间较抗叶斑病和锈病。 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中花6号  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早熟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属珍珠豆型早熟中粒种。株型直立紧凑,株高中等,叶色淡绿,叶片较小,叶形窄椭圆形。荚果普通形,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种子休眠性较强。主茎高48.6厘米,侧枝长51.7厘米。全生育期123天左右。食、油兼用优质品种,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作食用型加工原料。对青枯病抗性较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18.0公斤。栽培特点:1、播期。3月下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种。春播全生育期123天左右,夏播110天左右。2、密度。旱地春播每亩1.0万穴,旱地或水田地膜栽培每亩1.0万穴,夏播每亩1.1万穴,每穴两粒。3、田间管理。应施足基肥,看苗期追施。地膜栽培盛花期后注意使用调节剂。适宜地区:适于湖北省花生青枯病区种植。   

  芝麻:中芝18、豫芝11号、真芝一品香、航天雪霸、中华九棱等。

  中芝18  特征特性:属单杆型,三花、四棱。植株较高,生长势较强,茎杆、叶柄、蒴果茸毛量中等。茎绿色,成熟时呈青黄色。叶绿色,叶片中等大,中部叶椭圆形,上部叶披针形。花白色,蒴果四棱,中等大,成熟时呈青黄色,种皮白色、光滑,籽粒较大。品比试验平均株高164.1厘米,始蒴部位59.5厘米,主茎果轴长99.9厘米,单株蒴果数84.5个,每蒴粒数61.3粒,千粒重2.73克。生育期90天,田间茎点枯病病指6.35,枯萎病病指2.16。经测定,粗脂肪含量56.83%,粗蛋白含量19.89%。两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9.10公斤。栽培要点:1、深沟窄厢,不重茬,注意防渍,且不与其它种色的芝麻相邻种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亩播种量300~400克,亩密度1.0万株左右。3、科学施肥。一般底肥亩施复合肥30公斤、硼砂1.0公斤左右;现蕾至初花期视苗情亩追施尿素5~7公斤。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适时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初花期培土防倒伏。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芝麻产区种植。

  豫芝11号:该品种生育期春播86-90天,夏播80-85天,属中早属品种。 单杆型,一般无分枝;植株高大,茎杆粗壮,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叶色绿浓绿,中下部叶片长椭圆形,有缺刻,上部叶片呈柳叶型;花期35-40天;三花四棱,蒴长3厘米左右,不裂蒴;抗病性强,高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品质优,种子卵圆形,纯白、口味纯正。千粒重2.7-3.0克,含油量为56.66%。

  黄瓜:津优1号、津优406、津优42号、口口香、金座、耐暑三尺等。

  津优1号: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瓜条顺直,颜色深绿,品质好畸形瓜少,回头瓜多。

  津优406:集抗病、优质和高产于一体的油亮型黄瓜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结瓜为主。腰瓜长875px左右,瓜把短,畸形瓜率低。瓜色油亮、刺瘤适中、无棱、口感脆甜。持续结瓜能力强,产量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耐早春低温和夏季高温,适合春、夏露地栽培。

  津优42号:植株长势好,叶片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瓜条顺直,棒状,瓜长875px左右,瓜把短。瓜色深绿,无黄线,有光泽,瘤中等,无棱;瓜腔小,果肉绿色,口感脆甜;耐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宜早春露地及越夏露地栽培。

  口口香:特早熟,全雌性系,从第二节位开始座瓜,连续座果性强,植株长势强,瓜条圆柱形,呈绿白色,长约500px左右,粗约100px,腔小肉厚,刺溜稀少,单瓜重可达200-300克,品质佳,耐运输,适合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金座:强雌,极早熟,长势旺,主侧蔓均能结瓜,瓜条顺直,长约30厘米左右,果实嫩绿色,白刺、刺瘤少,甜脆可口,不易老化,不易硬皮变色;膨瓜快,播种后45-50天可上市,结果期长,产量高,抗性好。

耐暑三尺:深绿色,中熟、耐暑、瓜长31-850px,瓜径3.2-87.5px,果重180-220g,瓜表面有大量白刺。

  豇豆:卡罗米、候鸟、纤手、鄂豇豆9号、鄂豇豆12号、白银珠、肥仔三尺白玉豆角、彩虹等。

  毛豆:神龙翡翠、豆冠、满天星、神龙三宝、绿宝石等。

  大白菜:夏冠、夏阳白、早熟5号、超级夏抗王等。     

  夏甘蓝:夏绿55、彩贵、强力50、兴福1号、春夏宝等。

  夏绿55:抗热早熟品种,定植后50-60天可收上市。平原地区早春至中夏播种,初夏至晚秋收获。也适合高冷地栽培。外叶微皱平展,植株生长势强,叶球高扁形,鲜绿有光泽,口感甜糯,商品性优。单球重1.5-2.0公斤。耐湿、耐裂球,适宜夏、早秋多雨高温季节种植,表现突出。亩栽3500-4000株。栽培要注意重施基肥,及时追施活棵肥、结球膨大肥。尤其雨后肥力流失严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量追施。

  彩贵:早熟品种,定植后65天左右成熟。单球重1.2-1.5kg,扁球形,色泽深绿色,绿叶层多,球内色淡黄。耐裂球,收获期长,耐运输。抗镰刀菌和抗黑腐病。

  强力50:抗热甘蓝品种,叶球为高扁球形,球重1.1-1.5公斤,定植后50天可以收获。平原地区早春至中夏播种,叶色绿,抗病性强,叶球整齐,有光泽,叶肉稍厚。耐热耐寒性强,适应性强,贮运性好,容易管理。亩栽3800-4000株。适合平坦地3-7月播种,7-10月收获,高冷地也能栽培。

  萝卜:夏抗40、60天早生、福星玉龙、白宫宝罗等耐热品种。

  芹菜:玻璃脆、津南实芹、白芹等本地品种;文图拉、双港7号等西芹品种。

  苋菜:白园叶苋菜、白尖叶苋菜、红猪耳朵苋菜(穿心红)、红圆叶苋菜等。

  空心菜:泰国空心菜、白骨柳叶空心菜、青杆圆叶空心菜、白杆圆叶空心菜等。

  叶用薯:鄂菜薯1号、鄂薯10号、福薯18等。

  生菜:意大利生菜、香港玻璃脆生菜等。

  油麦菜:耐热油麦、四季香油麦等。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