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十二月渔业养殖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 2018-12-14 10:20 来源: 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由于冬季气温低、鱼类活动少、摄食力减弱等特点,很多养殖户疏忽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鱼种能否安全越冬和池塘条件、鱼类本身健康状况以及冬季池塘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总结了几条冬季养鱼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能够安全越冬。

  1. 清理池塘。养殖池塘淤泥增多,池底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清除淤泥后最好暴晒10天左右,并用生石灰清塘,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然后加注新水,经过10天左右药性消失后,即可放鱼。

  2. 注意加水。冬季降雨量减少,水位相对较低,池塘应保持水深最低在1.5 m以上,水位过低时应加注水量。加水时应早注水,勤注水,一次注水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鱼的活动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3. 控制密度。越冬期间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同时也极易引起鱼病。密度过小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和鱼类搭配比例。池塘每亩水深1.5m可越冬250px左右鱼种3万尾左右。

  4. 防治疾病。冬季鱼类病害常被人忽视,但它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冬季可能出现的病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冻伤,当水温下降到1℃时,鱼类开始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降到零下3℃时,草鱼、鲢、鳙就会受冻而死,因此在严冬来临前,加深池水,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抓好饲养管理,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寒能力;②口丝虫病,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和皮肤,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发病时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铵5:2的比例配制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0.7g合剂兑水3kg全池均匀泼洒,另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min;③竖鳞病,治疗时每隔3-5天换水一次,每亩用马尾松鲜叶15kg,研碎后兑水25kg全池均匀泼洒;④斜管虫病,病鱼体表和鳃大量分泌黏液,形成灰色薄膜状,造成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治疗方法与口丝虫病相同;⑤水霉病,注意在鱼种捕捞,运输和放养中勿使鱼受伤,治疗时按每立方水体用五倍子2-3g熬汁5kg,再加水10kg全池均匀泼洒,另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min即可。

  5. 加强管理。不可忽视管理工作,及时查看鱼类活动状况。冬季太阳光照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常造成养殖环境溶氧不足,同时要注意不要施用有机肥,减少消耗溶氧,防止鱼类冬季缺氧;越冬期间鱼类并没有完全停止摄食,在气温较高,温暖无风天气时,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投饵;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