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正处于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早稻、再生稻生产季节已迫近,为在疫情防控期间同时搞好早稻、再生稻生产,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及疫情防控实际,提出如下技术指导建议:
一、及早谋划,选用良种。早稻尽量选择早熟、分蘖力强、抗倒伏的优质品种,生育期以105-115天为宜,如鄂早18、两优287等。再生稻选择产量高、米质优、再生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如丰两优香1号、天两优616、鄂丰丝苗、黄华占等。
二、紧盯农时、适期播种。早稻、再生稻抛栽田块育秧适宜播期为3月18日-3月28日,最好不要迟于清明节前。早稻、再生稻直播田块,可采用短生育期品种,于4月10日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直播,直播用种量为杂交稻2kg/亩,常规早稻6-8kg/亩,再生稻5-6kg/亩,直播后注意防除草害。
三、加强管理,培育壮秧。温棚育秧要适时接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及病害,移栽前注意搞好通风炼苗工作,适时追施送嫁肥。
四、分类施策,适时栽插。机插秧秧龄一般为20天左右,手插或抛栽秧龄可适当延长,一般为25-30天,要保证栽插密度,提高均匀度,早稻2万穴/亩,再生稻1.7万穴左右/亩。如遇到不能及时插(抛)秧的情况,气温偏高,秧苗生长过快时,5-6叶期可用100-150ppm多效挫叶面喷施,控制秧苗徒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便于后期机插或抛秧。
五、科学防治、严控病虫。推广应用种子处理和带落移栽技术,采用咪酰胺、氰烯菌酯处理种子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吡虫啉处理种子可预防秧苗期稻蓟马、苗期稻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
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0年3月6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