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初夏鱼病的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 2024-05-14 11:44 来源: 农业科技报

初夏时节,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给进入生产旺季的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易引发多种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养殖户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鱼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佳,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等。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鲤、鳙等也有发生。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

养殖户要掌握投喂量,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鱼虾体重的比例:颗粒配合饵料为2%至4%,青绿饵料为8%至10%,每次保证所有鱼虾八分饱为佳。尽量投喂优质饲料,配合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饲料要求青嫩新鲜。投喂饲料时,坚持做到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和“少食多餐”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换水一定是抽取底层水体。当出现氨氮超标、鱼不吃食、常浮头等现象时,要高度重视,随时增加溶氧,培藻改善水质。

随着夏季的到来,雷雨、闷热天气频繁出现,池鱼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