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淡水养殖气象服务中心预测,10月份,湖北省平均气温18.1℃~18.6℃,较常年偏高0.5℃~1.0℃。10月份进入秋季,本月是各养殖品种最后的生长繁盛期,这一阶段气温波动频繁,昼夜温差加大,仍然易暴发水产病害。
一、病情预测
我市10月水产养殖常见病害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小瓜虫病等。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鳜、加州鲈、黄鳝等多种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该病病程较急、死亡率高,历年来给我市渔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加州鲈鱼等,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死亡率较高,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3.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黄鳝等,水温20℃以上发生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4.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主要症状体表、肌肉、内脏充血、出血。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我市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范。
5.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及其变种,异育银鲫鱼苗、鱼种以及成鱼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死亡率高达90%以上。水温从10℃到33℃均可发生,22℃~28℃最为严重。主要症状是病鱼身体发红,侧线鳞以下及胸部尤为明显。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的过程中(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血水会从鳃部流出;病鱼死亡后,鳃盖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剪开鳃盖观察,鳃丝肿胀并附有大量粘液;镜检鳃丝发白无血色。病鱼鳍条末梢发白,尾鳍尤为明显,严重时如蛀鳍状。解剖后见肝脏充血,脾脏、肾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食物少。我市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范。
6.小瓜虫病。病原为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危害严重,治疗困难。主要症状: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坏死。寄生于鳃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病鱼鳃呈暗红色。患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泳迟钝,游于水面,严重时大量死亡。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观赏鱼均可受其寄生,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及鱼种。小瓜虫病主要与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有机物过多、水生动物营养条件差等有关特别是对斑点叉尾鮰、蒙古红鲌、黑尾近红鲌、金鱼、锦鲤、麦鲮等养殖品种的苗种危害更为严重。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寄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特别是在密养条件下更易患此病。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二、防控措施
1.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2.病毒性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需重点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同时重视苗种产地检疫,在采购鳜鱼、加州鲈苗种时,请勿购买疫区的苗种。
3.小瓜虫病的防治。小瓜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幼虫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对硫酸铜等药物敏感,可在夜间用药,杀灭幼虫。治疗期间,所用工具需做好消毒,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秋季养殖管理。十月份气温波动频繁,水温不稳定,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在此期间应加强投喂管理,抢抓时机,投喂优质饲料,快速育肥,提高产量。秋季池塘养殖密度大,残饵、代谢物多,养殖品种易出现缺氧、浮头现象,平时要加强巡塘,勤开增氧机,及时调控水质。养殖品种成熟后应及时捕捞上市,降低存塘量,促进剩余个体生长。拉网起捕前一天应停食或减少投喂量,防止饱食后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应激导致死亡。
5.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防治疾病应特别注意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养殖户可关注“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通过“鱼病自助”功能,或“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进行远程病害诊治,各养殖品种疫病防控方法可参考进行。
6.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