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份,天气依然暖意融融,午后甚至有种夏末的感觉,多地达到或突破了11月历史最高气温纪录。根据武汉市气象局预计,11月3日午后~5日白天,我市将有一次较明显降雨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其中3日夜间~4日白天小雨;4日夜间~5日白天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伴有雷电。过程累计雨量大部20~40毫米,局部可达50毫米。受冷空气影响,4日开始我市出现明显降温,4~5日最高气温将降至18℃左右,7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7℃左右;过程平均气温降幅将达8~10℃。3日午后到上半夜有4~5级偏北风,江河湖库和山地周边阵风可达6~8级。6日开始我市天气转好,气温逐步回升。
秋冬季鱼类摄食减少,各种病害发生较少,本阶段要重点预防气温骤降、寒潮侵袭,做好存塘鱼的越冬管理工作。
一、病情预测
我市11~12月水产养殖常见病害主要有:小瓜虫病、水霉病、赤皮病等。
1.小瓜虫病。病原为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危害严重,治疗困难,近期各地反应小瓜虫病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坏死。寄生于鳃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病鱼鳃呈暗红色。患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泳迟钝,游于水面,严重时大量死亡。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观赏鱼均可受其寄生,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及鱼种。小瓜虫病主要与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有机物过多、水生动物营养条件差等有关特别是对斑点叉尾鮰、蒙古红鲌、黑尾近红鲌、金鱼、锦鲤、麦鲮等养殖品种的苗种危害更为严重。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寄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特别是在密养条件下更易患此病。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2.水霉病:病原为水霉。发病原因多因机械损伤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造成体表组织受伤,引起继发感染。主要症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感染寄生后,引起缺氧造成死亡。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
3.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低温季节因鱼体冻伤或捕捞造成鱼体受伤,继而细菌入侵导致发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主要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各养殖区域均需重点防控。细菌性烂鳃病。
二、防控措施
1.小瓜虫病的防治。小瓜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幼虫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对硫酸铜等药物敏感,可在夜间用药,杀灭幼虫。治疗期间,所用工具需做好消毒,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减少机械损伤。加强操作管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在拉网以后及时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全池泼洒,对鱼病进行预防。
3.做好清塘整修。池塘起捕干塘后,一是要及时进行加固、清淤,对整个池塘环境进行整治,二是要利用池塘空闲期进行有效暴晒,并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可用生石灰全塘泼洒,干塘75公斤/亩,带水150公斤/亩。
4.治疗方法。赤皮病可选用双黄苦参散、山青五黄散、根莲解毒散、加减消黄散和青连白贯散等中草药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或磺胺嘧啶钠粉、磺胺甲噁唑粉和恩诺沙星等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必须对症、对因使用。竖鳞病可选用青板黄柏散等中草药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拌饵投喂磺胺二甲嘧啶钠粉或氟苯尼考等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水霉病宜在患病早期及时处理,可选用聚维酮碘等含碘消毒剂浸浴,或用8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等),防止细菌寄发感染。
5.大幅降温天气养殖管理。秋冬季寒潮较多,气温波动频繁,水温不稳定,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水温在15℃左右时,应当正常投料,次数可以减少为2次/天;8~10℃时零星投料,选择中午1~2点时投喂,遇降温降雨可停止投喂。雨后天气晴好,泼洒碘制剂等消毒产品1~2次,杀灭病原菌,预防感染。晴天勤开增氧机,促进水体交换,保持水质。养殖品种成熟后应及时捕捞上市,降低存塘量,促进剩余个体生长。拉网起捕避免降温寒潮,操作前一天应停食或减少投喂量,防止饱食后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应激导致死亡。
6.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防治疾病应特别注意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养殖户可关注“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通过“鱼病自助”功能,或“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进行远程病害诊治,各养殖品种疫病防控方法可参考进行。
7.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