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菜苔黑腐病图片
江夏区郑店农业服务中心近期在综合、联合、洞山、老屋胡等村调查发现,红菜苔黑腐病发生普遍,病害程度发生程度地区间、地块间和年度间差异较大,轻时对红菜苔损失较小,严重时造成植株成片枯死,影响红菜苔产量和质量,为此该中心特提出红菜苔黑腐病防治意见。
一、典型病状
1、幼苗。幼苗发病,子叶水浸状,根髓部变黑,枯萎死亡。
2、成株。叶片上出现叶斑或黑脉。叶斑多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字型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淡黄色。病斑沿脉内里扩展时形成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
3、叶梗。叶梗发病时引起维管束变黑坏死。
二、病害循环
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源主要在种子病株或残体上越冬。为害成株从叶片水孔或伤口侵入。
2、传播特点:病源借种子、带菌苗、肥料、农具和暴风雨传播。
三、发生规律
1、气候条件与发病。以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2、栽培管理与发病。连作地、肥水管理不当,偏施氮肥、缺肥、早衰、植株上伤口多,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种子消毒。用75%百菌清或5%福美双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高产品种,轮作2年以上;实行高垄栽培,做高垄,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减少病虫源。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肥原则前重后轻。前期小水勤灌,中期实行稳水,足水灌溉,切忌大水漫灌,科学的水肥管理促根系发育,使植株健壮。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800倍液、10%世高2000倍液或30%菌必克800倍液轮换使用。每膈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