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我市小麦即将陆续返青起身,随即进入拔节期,油菜也将进入蕾苔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据市区农技推广中心调查:目前全市小麦一类苗占比34.4%、二类苗占比45.3%,小麦一二类占比达79.7%;油菜一类苗占比34.7%、二类苗占比46.3%,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1.0%,小麦、油菜长势总体较好,但也存在苗情长势不平衡、旺弱苗并存,同时,当前强冷空气影响、造成雨雪冰冻灾害,早春温度变幅大、倒春寒风险高等问题,为确保今年夏粮夏油丰产丰收,特提出如下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一)当前防冻雨减灾田间管理意见
1、清沟排渍。雨雪过后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相通,降湿排渍,提升地温,促根健壮。
2、提温保墒。待雨雪天气过后气温回升,对已受冻麦苗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
3、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气温回升后,对已受冻麦苗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促苗早发。
(二)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重点抓好促弱转壮,施好拔节肥,清沟排渍,预防“倒春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清理沟系,排渍理墒。对于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好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内外沟,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
2、控旺促弱,分类管理。对群体小、生长瘦弱的麦田 (亩茎蘖数小于30万),应尽早追施拔节肥,亩施尿素5~7公斤或复合肥(15-15-15)10~15公斤。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对群体较大、旺长麦苗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利用晴好天气进行镇压,或喷施矮壮素等进行化控,促旺转壮,预防倒伏。
3、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小麦重点抓好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防治,针对条锈病采取“带药侦察、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可选用戊唑醇、烯唑醇、已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井冈霉素、井 冈·蜡芽菌、丙环唑、多抗霉素等药剂,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要在抽穗扬花期做好预防,选择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等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和相应生物农药进行预防。防治过程中可添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等植物免疫诱抗剂进行1次叶面喷施,增强植株抗病和抗逆能力。
杂草防治要治早治小,在小麦田杂草2-5叶期,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看麦娘,选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播娘蒿、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
4、化控促壮,防止倒伏。对早苗、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在返青后、拔节前“冷尾暖头”亩用15%多效唑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控旺促壮提高麦苗防冻能力和抗倒能力。在小麦抽穗破口期可施用抗倒剂进行叶面喷施,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
5、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10%-30%的麦田,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
二、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一)当前防冻雨减灾田间管理意见
1、清理“三沟”。雨雪过后,及时组织人力清理厢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相通,降湿排渍,提升地温,促根健壮。
2、摘除冻死的叶墓。冻害发生后及时摘除冻死的叶、薹并带出田外后,预防病害发生,推进油菜苗情转化升级。
3、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及时叶面喷施新美洲星等有机水溶肥、磷酸二氢钾、沃农硼、碧护、芸苔素内酯等,促使油菜尽快恢复生长。
(二)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重点抓好控旺促壮,促弱转壮,施好薹花肥,清沟排渍,预防“倒春寒”,及时防治病虫害。
1、清理三沟,排渍理墒。组织清理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油菜“三沟”相通、围沟与主干渠相连,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确保排灌畅通,保持土壤墒情适宜,提高根系活力。
2、因苗施肥,分类管理。根据苗情长势,对长势弱的油菜田块,抢在雨前或雨后土壤墒情好时,亩均追施尿素5-7公斤和2-3公斤氯化钾,均匀混合后施用,也可施用相应养分量的复合肥,促进油菜春发,增强抗倒性。薹肥追施宜早不宜迟。若雨水节期田间墒情仍不足,需灌溉补墒施肥。底肥未施用硼肥、前期未追施硼肥的田块,应及时亩追施硼肥1-1.5公斤。对旺长的油菜,视苗情推迟追施或不追施薹肥可采用摘薹的方式控制旺长。
3、一促四防,综合防控。初花期喷施新美洲星、沃农硼或速乐硼、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混合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等肥药实施“一促四防”。菌核病重发田块,盛花期再喷施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多菌灵、菌核净、咪鲜胺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提高防效,宜轮换用药。有条件的应积极推广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特别是“一菜两用”栽培的田块,油菜因摘薹造成的伤口会加重菌核病发生,要更加重视菌核病防控。油菜开春后的初花期和角果期做好鸟害预防工作。及时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4、一菜两用,适时上市。作“一菜两用”栽培的油菜要施2次苔肥。施肥量要根据大田的肥力水平和苗情长势而 定, 一般第一次是在元月下旬施用,每亩施尿素5-7.5公斤。第二次是在摘墓后2-3天施用,亩施尿素5公斤和氯化钾2公斤。当薹高25-30厘米时,可摘薹上市,摘取上部15-20厘米,基部留10厘米。
5、防治病虫,减轻危害。油菜重点防治蚜虫、霜霉病和菌核病。对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进行及时防治,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噻虫嗪、噻虫胺等药剂喷雾防治。霜霉病当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可选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乙蒜素乳油等喷雾。防治菌核病在田间明显可见茎基部感染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腐霉利、咪鲜胺等,药液要能喷施到植株茎基部。霜霉病重发田块可添加代森锌、乙蒜素等兼治。
6、防冻抗冻,减少损失。除叶面喷施新美洲星等有机水溶肥、磷酸二氢钾、沃农硼、碧护等外,对有可能遭受冻害的油菜田(三类苗)落实增施有机肥、秸秆覆盖、小苗起垄壅兜等防冻措施,有效减轻冻害影响。遇倒春寒冻害的油菜田,可酌情补施5—7.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