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小麦油菜灾后复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24-02-29 15:33 来源: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月18-26日我市遭受强对流寒潮大风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此时正值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油菜进入蕾苔期,抵御寒潮能力下降,受冻害风险加大。各区应高度重视小麦、油菜田管,做好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区域、风险田块,积极应对减轻低温冻害的影响。现将田间调查基本情况及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提供如下。

一、田间调查基本情况

市区农技部门调查,本轮寒潮对在田小麦、油菜不利影响比前次大,小麦、油菜均发生不同程度冻害及存在冻害风险。具体情况:

小麦冻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受冻叶片呈水渍状冻伤;本次小麦冻害最大风险点还在于节间明显伸长的小麦主茎和大分蘖茎秆冻伤冻死,从而降低亩穗数。目前除蔡甸部分特殊田块出现茎秆冻伤外,其它地方未见明显的茎秆冻伤情况。油菜冻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受冻叶片叶柄呈烫伤水渍状,部分严重的失水皱缩呈萎蔫状,受冻嫩墓空心、皮茎破裂。播种晚的小麦、油菜受冻情况较播种早的轻,旱地的小麦、油菜受冻较稻田的轻,小麦偏春性、半冬性品种受冻较春性品种轻。同时小麦、油菜田普遍存在:田内沟积水明显,部分田块较多,排水困难,据天气预报,后期还有持续降雨过程,因此渍害及病害发生的风险依然严峻。

二、抗灾复产技术意见

(一)小麦抗灾减灾田管技术意见

1、清沟排渍。及时清理麦田厢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相通,降低土壤含水量,提升地温,为根系生长、营养吸收利用和麦苗恢复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达到养根护叶的目的。

2、促弱转壮。气温逐步回升后,待土壤墒情适宜时,及时对尚未追肥的晚弱苗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促使晚弱苗转壮。同时,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晚弱苗快速生长。

3、冻害补救。早播旺苗如出现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现象,应根据田间苗情和冻害发生情况,追施适量尿素。雨雪后3天,调查受冻情况,对中度冻害(叶片干枯一半左右、主茎死亡率10%-20%)的小麦田块,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重度冻害小麦田块(叶片干枯75%以上、主茎死亡率20%-40%以上),亩施尿素7-10 公斤;对特重度冻害小麦田块(叶片全部干枯,主茎死亡率超40%以上),亩施尿素12-15斤。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或两者混合液),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分蘖成穗。

4、持续雨雪天气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易发生根茎类病害。应加强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监测和防治,降低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二)油菜抗灾减灾田管技术意见

1、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围沟,确保“三沟畅通”,围沟与主干渠相通,主干渠水能排,做到雨住田干、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2、受冻或者折断的油菜薹、叶,在寒潮天气结束后温度回升至0℃以上,及时摘除薹、叶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荫蔽,配合追肥促进基部腋芽快速生长。

3、2月下旬抢抓晴好天气,一般田块亩追施3-5公斤尿素+2-3 公斤氯化钾+新美洲星、碧护、芸薹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快速恢复生长。冻害严重摘除了叶、薹的田块和晚播小苗田块亩追施尿素量可增至5-7公斤。

4、冻害发生后,病害可能提前以及加重发生,在气温回升到5-10℃时,可喷施多菌灵等广谱真菌杀菌剂。对已有软腐病和黑腐病的田块,喷施链霉素等抗生素或铜制剂防治。

5、“一促四防”。3月上中旬在油菜初花期后一周进行。可用无人机喷施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异菌脲·氟啶胺等杀菌剂的同时混合新美洲星、沃农硼或速乐硼、磷酸二氢钾等肥药统一飞防。菌核病重发田块,盛花期再喷施一次杀菌剂。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宜轮换使用化学杀菌剂。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