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早稻、再生稻即将进入播种育秧关键时期,受2月份两轮低温雨雪冰冻寒潮天气影响,部分育秧设施不同程度的受损;同时据天气预报,预计3月份“倒春寒”发生概率大,对早稻、再生稻育秧工作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为保证我市水稻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针对今后一段时间气候特点和我市水稻生产条件,现提示做好早稻、再生稻育秧准备工作和提出育秧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提前谋划做好准备。立足双季稻全年生产目标任务,准备好种子、秧盘、肥料、农膜、农药等育秧物资,特别是要根据天气变化,紧急抢修加固和更换因灾受损育秧大棚及其他育秧设备设施,确保及时恢复育秧能力。提前调度关键农机农具,做好机具调运和保养维修,确保“农资”“农机”不误“农时”。
二、优选品种适当搭配。根据茬口和模式搭配,早稻要根据当地常年种植的优质双季晚稻播种时间,科学做好品种搭配,尽量选择早熟、分蘖力强、抗倒伏的专用品种,生育期以105-115天为宜。再生稻选择产量高、再生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质品种,生育期一般135天以内。
三、紧盯农时适期播种。我市早稻、再生稻适宜播期一般为3月15-25日,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种后及时覆膜保温。部分地区如遭遇持续低温天气,无法在3月底前完成播种的,可采用短生育期品种,在平均气温超过15℃后择晴直播,播期不宜晚于4月10日。杂交稻亩播2-2.5公斤;常规稻适宜加大播量,早稻亩播4—5公斤,再生稻亩播5—6公斤。
四、因地制宜多种方式育秧。在育秧设施抢修更换到位前提下,提倡工厂化集中育秧,方便规范操作、标准化生产,能有效提高秧苗活力和育秧效率。因雨雪天气或其他原因造成育秧大棚损坏来不及抢修投入使用的,酌情采用小拱棚育秧或者露地覆膜育秧方式,确保满足本地秧苗需求。
五、根据苗情适时栽插。早稻、再生稻机插秧龄一般不超过25天,手插或抛栽秧龄可以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30天。早稻每亩栽插2万穴、再生稻每亩栽插1.5万穴以上。推广机插秧侧深同步施肥施药技术应用,增加缓(控)释肥、绿色生物农药应用面积,提高肥药利用效率。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