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综合分析,6月18日开始进入梅雨期,在梅雨期我市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将多发,会对农作物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为减少灾害损失,特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若农作物受淹的田块,要尽快组织排水,尽量减少作 物受淹时间。受淹稻田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在 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 层。在退水时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 烂,防止泥打沙压伤害植株。对倒伏的稻株,要尽量扶正,能扶尽扶。大水退后,要及时在田间四周开好排水沟,特别是低洼田一定要开沟排水,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既保持稻株需水又保证土壤通气。
受淹的玉米、大豆、棉花田块,在及时抢排大水退后,及时清理“三沟”,降低土壤湿度,减少渍害。同时采取 补救措施,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正,泥浆重的植株要进行洗苗。
(一)早稻。早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针对后期可能出现大风、强降雨等不利天气,要 提前清理田间“三沟”和田外沟渠,确保强降水天气能够 排水顺畅,根据天气和成熟情况,抢晴收割,防止穗上发芽造成产量损失。
(二)中稻。中稻大部分正处于返青分蘖期,即将进入分蘖盛期,要根据天气及早排水,雨后及时清洗秧苗, 恢复叶片功能,可追施叶面肥和速效化肥,及时补充养分, 增强秧苗活力和抗逆性。针对今年阴雨多发的不利天气, 因田因苗及时晒田,可采用早晒轻晒多晒的方式,控制无 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少部分刚刚播栽的田块,若因遭遇洪水缺苗少苗,特别是直播稻田,要及时补种补苗。
(三)晚稻。根据早稻成熟收获时间,合理安排播种 育秧期。若育秧碰到洪涝灾害时,在抢排积水时要适当保 持浅水层,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青枯死苗。为避免因早 稻受淹收获腾茬推迟,晚稻秧龄过长、叶片徒长,可适时喷施多效唑控苗促壮,早稻收获后,抢时栽插。
(四)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旱田作物。及时中耕 补肥。洪涝过后,要视土壤墒情及苗情长势,结合中耕及 时补施肥料,防止土壤板结和缺肥滞长。对于长势较旺的 玉米、大豆和棉花田块要注意做好化学调控,防止水发旺长。
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 一 ) 水稻。大水浸过的稻田,易发白叶枯病、纹枯 病,退水后要及时防治,防止“灾后灾”。晚稻秧苗要注 意防治苗瘟病。密切关注强降雨带来的“两迁”害虫对中稻、晚稻的危害情况,及时防控。
(二)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旱田作物。玉米田 块要重点预防玉米螟、纹枯病、茎腐病、草地贪夜蛾、大 斑病等,大豆田块要重点预防灰飞虱、红蜘蛛、蚜虫、点 蜂缘蝽、豆荚螟等,棉花田块要重点预防盲蝽缘、红蜘蛛、棉铃虫、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等。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