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预防水稻高温热害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24-07-26 11:19 来源: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后期至中旬,是我市盛夏高温过程发生的主要时期,高温晴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此时正值我市大部分中稻进入孕穗-抽穗扬花期,再生稻头季稻进入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持续高温天气,将对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的水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避免或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不利影响,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1、以水调温,防御高温热害。抓好科学灌水,高温期间再生稻、中稻田间深水灌溉,保持8厘米左右水层,满足植株蒸发对水分的需求,增大田间湿度,降低田间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稻株不受高温热害。有条件的田块可日灌夜排。

2、叶面喷肥,缓解高温影响。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溶液,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减轻高温危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统防统治,严控病虫危害。加强病虫情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提倡水稻防御高温热害与病虫防治相结合,将防治药剂与叶面肥调配到一起进行喷施,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控制病虫危害、防御高温热害。

4、因苗制宜,科学管抢改补。对发生高温热害,但受灾较轻的水稻,要切实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坚持浅水湿润 灌溉,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中稻结实率在10%以下,预计产量不足100公斤的,可蓄留再生稻,时限要把握在8月20日前。造成的死苗绝收田块,要当机立断,及时进行抢种、改种、补种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力争做到水稻损失旱粮补,抢季节,保面积,种满种足,多种多收,以管补迟,以肥培壮,夺取粮食高产。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