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我省发布汛期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抢排涝 强田管 防病虫

发布日期: 2025-06-18 09:02 来源: 农村新报

合理控制稻田水位。对于处于抽穗期、孕穗期等水分敏感期的早稻和再生稻,田间保持3—5厘米水层,保障植株生理需求。对于刚插秧的迟栽中稻,田间保持5—7厘米水层,促进秧苗快速扎根。对于处于返青分蘖期的早栽中稻,实行湿润灌溉,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茬口早的中稻,要防范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高温天气的影响。抽穗时如遭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8—10厘米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

及时抢排田间积水。强降雨发生后,尽快排水露田,面积较小田块可以进行人工排水,面积较大田块应采用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快速抢排,提高土壤通透性,恢复根系生长活力,促进稻株生长。排水时,注意适当保留2—3厘米浅水层,避免稻田全干,影响水稻恢复生长。

科学进行灾后追肥。对受淹较重、抽穗期叶片发黄早衰的早稻,补施速效粒肥。一般亩施尿素2.5—5.0公斤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1—2次,促进籽粒灌浆结实。再生稻头季要根据苗情及时施用穗肥和促芽肥。

加强病虫综合防治。水稻受淹后,植株抗病力降低,易发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退水后要及时防治。高温高湿天气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繁衍,以及穗颈瘟等多种病害发生流行,要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合理用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稳产高产。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