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内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含亚种),包括18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是全球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急速衰退,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物种极度濒危,青鱼、草鱼、鲢和鳙(“四大家鱼”)野生资源量比1980年代减少了90%以上。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确保十年禁渔令有效落实,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可以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因此,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自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提出以来,新洲区农业农村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压实监管责任,紧紧围绕“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工作目标,始终保持严抓严管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执法、司法、守法各项工作,确保以法制之盾保卫鱼类生命家园,以法治利剑守护长江碧水东流。
(一)聚焦目标,克难攻坚,齐心协力涵养长江“十年禁渔”优质生态。
1.健全遵法普法的工作体系。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等制度。完善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结合禁渔热点事件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将易懂易学易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鲜活的案例中讲解,有效提升普法力度。建立“线上+线下”普法集群和矩阵,线上实施“法治宣传全屏计划”,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线下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普法宣讲团等社会力量,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推动禁渔宣传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
2.树立固牢守法用法的良好意识。积极开展长江十年禁捕系列法律法规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广渠道宣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公众号、短视频等开展长江禁捕退捕相关工作的宣传,讲好长江禁捕退捕故事,主动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实时跟踪报道,集中公开销毁禁用渔具,形成强大威慑,着力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态势,全面营造 "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全区共印发各类禁捕宣传资料13000余份,设置固定式宣传牌58块,出动宣传车50余辆次,公众号11期,禁渔宣传片3期,省市主流媒体报道10余次(不含转载)。
3.扎实做好涉及长江保护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聚焦长江保护相关矛盾纠纷和存在问题,扎实开展法律服务保障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组织法律服务团为退捕渔民提供法律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纠纷调解,落实领导包保、动态监测、常态化帮扶等工作机制,为12名退捕渔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针对低收入人员、低保户、重症患者等的实际困难,对3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及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对7名患重症退捕渔民积极协调办理大病救助。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 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112名退捕渔民家中、手中、心中。
(二)创新机制,跨区联合,齐抓共管形成长江“十年禁渔”聚合态势。
1.创新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新洲区与团风县、葛店区签订了长江禁捕跨界水域协同执法合作协议。通过协议的签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执法机制、协作共治机制、应急协同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跨区域联合执法中,接到投诉或举报的问题线索后,无论是哪一方管辖的区域,谁先接到线索谁第一时间处置。需要其他方的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配合参与时,直接联系对方跨区域执法的联络员进行协调,有效的保证的协同推进效率。
2.整合打通跨区域联合执法力量。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执法活动中,由各方分别派执法船进行统一编队 ,对各方所辖水面区域,集中力量共同执法 ,营造强大执法声势,扩大执法打击成果 ,较好解决了单一执法力量不足、效果不显的问题。
3.细化强化联合执法具体工作举措。对跨区域联合执法中出现的个性、特殊问题,积极进行商讨,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确定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在跨部门联合执法中,由区禁捕办统筹,对职能交叉事项,依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与相关事项的联系紧密程度,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执法 ,做到分工但不分家 ,凝聚形成执法合力,推进联合执法落地落实。
自协议签订以来,组织跨界水域协同执法行动14次,出动执法力量310人次,严厉打击了“电毒炸”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取缔了“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确保了跨界水域“四清 四无”目标常态化、可持续,全力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由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公安、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水上严防死守、岸上严阵以待、市场严查重处的监管合力,构建了从“水里”到“餐桌”的全链条闭环监管防范网络。
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全区共出动执法力量13900余人次、执法车3700余次,执法船128次,检查商超2500家、酒店370家,与省、市同步执法30次,劝阻各类违规垂钓1800人次。查处涉渔行政案件32起、刑事案件39起49人。
(三)突出重点,依法执法,持续有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落地见效。
1.“六大行动”贯穿始终。开展长江段巡航检查行动,协调公安、海事、水务等水上执法力量,全面开展长江及通江支流联合执法巡查22次,办理刑事案件11起,涉案人员16名。开展重点时段专项检查行动,针对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对重点水域、渔具市场、餐饮酒楼等进行巡查执法,节假日期间,全区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执法车辆40台次、快艇18艘次、无人机6架次,区领导带队巡察长江2次。开展垂钓、锚鱼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非法锚鱼违法行为,整治多杆、多钩、活饵等违规行为,印发宣传资料4000余份,劝离人员430余人次,暂扣各类违规钓具245根,剪除多钩170个。开展“四清四无”大排查行动。重点排查三无船舶,残存渔具,相关涉渔违法行为等情况,清理残存渔具70部。开展渔具市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销售可追溯管理制度,检查渔具店160家次。开展暗查暗访行动,不定时对全区禁捕工作进行暗查暗访,对暗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到位。下发工作提示函2份。
2.“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加大重点水域巡查力度。紧盯一江三河重点水域,充分发挥禁捕网格化机制作用,积极协调渔政、公安、海事等部门以及相关网格员、巡护员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不间断巡查,持续保持高压威慑。加大打击锚鱼等违法行为力度。渔政执法人员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集中打击非法锚鱼行动,分别联合区公安分局、黄冈市团风县渔政、市水上公安分局、长航公安局阳逻派出所严肃查处非法垂钓行为, 截至目前,暂扣各类违规钓具245根,剪除多钩170个。
3.能力提升高位推进。开展“大练兵、大培训”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为期15天的军训,举办业务培训3期,培训执法人员150人次,通过“大练兵、大培训”,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努力提升禁捕执法办案能力,加快建成一支与禁捕监管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长江渔政执法“铁军”。加快执法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按照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项目的要求,依法依规购置渔政快艇3艘、执法船1艘、40米趸船1艘、铝合金艇1艘、皮卡车1辆、无人机3架、雷达1套等硬件装备。加快推进渔政执法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现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切实提升渔政执法监管能力。
三、经验启示
(一)存在问题
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一年起好步、管得住”的工作目标。但是,在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为:长江支流河道线长面广,违法垂钓、捕鱼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河段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且非法捕鱼者大多夜间活动,导致取证困难;从事普法工作的干部大多数非法学专业出身,专业普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下一步打算
长江禁捕工作已由攻坚战转入持久战,从阶段性禁捕转变为常态化监管,我们将持续发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继续加强长江禁捕工作管理力度;三是继续加强打击非法捕捞力度;四是继续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五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十年长江禁捕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好关口,当好角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确保长江禁渔令落到实处。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