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发挥财政支农政策项目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体现现代都市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十字方针,市农业局和市财政局共同组织2014年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申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方向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围绕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菜篮子”供给水平,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新农资,并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生产实施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二、项目支持内容
本年度安排项目经费1300万元,重点支持与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提高“菜篮子”供给水平直接相关的三个方面,市财政支持资金与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资金比例为1:3。
(一)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提升项目(4个,共计600万元)
1、钢架大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拟定400万元)。
选择2-3家大棚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试点引进大棚温度、土壤湿度及CO2浓度等环境的调控系统,创造蔬菜生长良好环境;引进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形成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大棚主要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的IPP技术体系;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以上;引进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肥20%以上;推广大棚土壤连作障碍调控技术,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以上。
2、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拟定60万元)。
选择2-3家大棚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推广先进、适用的棚内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穴盘育苗、开沟、起垄、播种、移栽、植保、清洗、收获等作业机械,节省用工40%以上。
3、农作物主导新品种引种、展示示范与区试(70万元)。
围绕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提升,引进展示名优蔬菜新品种100份以上;示范具有本土知识产权的新品种6个,每个面积200亩以上;进行菜用马铃薯、西甜瓜、鲜食大豆、叶用薯区试,各布点2个。
4、 瓜菜健康种苗集约化高效育苗技术集成推广(拟定70万元)。
围绕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提升,进行蔬菜嫁接苗砧木的筛选;制定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技术规程;工厂化育苗达到3000万株,服务农户4000户以上,面积覆盖3万亩以上。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4个,共计380万元)
1、绿色水稻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与全程服务模式试验(拟定100万元)。
在江夏、黄陂、新洲3个区各建立一个万亩绿色水稻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区,共30000亩,推行全程化农机作业,实行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秸秆腐熟就地还田技术全覆盖。计推广10个新品种、10项新技术、3种新模式,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亩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亩产量提高15%,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2、早熟油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拟定80万元)。
在黄陂、新州建立三熟制油菜直播及“一菜两用”高产核心示范区各1000亩;示范推广区面积20000亩。
选用适宜的高产稳产早熟油菜新品种和筛选江城菜心新特品种,突破直播油菜出苗难、草害重、产量不高的限制,通过种子处理、规范播种,适宜密度与株行配置、科学除草与施肥、调节剂应用等关键技术,达到直播油菜全苗壮苗、一菜两用、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减少武汉市冬闲田面积,实现油菜直播节本、高产、高效与机械化栽培。平均亩增产15%以上,节本增效300元。
3、水产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120万元)。
围绕3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特色新品种3-4个,示范推广 11000亩(其中主养1000亩,套养10000亩),实施彻底清淤消毒、合理放养优质苗种、生态调控水质技术、绿色高效饲料选择与投饲控制技术、安全用药等技术,制定水产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3-4个,进一步优化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做大做强特色水产业。
4、中华绒螯蟹扣蟹生态健康培育技术示范推广(80万元)。
围绕重点打造水产品特色产业链,服务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在江夏区推广中华绒螯蟹扣蟹生态健康培育技术,示范推广 1000亩,带动扣蟹生态健康养殖10000亩;制定中华绒螯蟹扣蟹生态健康培育技术规范,促进中华绒螯蟹产业化发展。
(三)提高“菜篮子”供给水平项目(3个,共计200万元)
1、优质无公害猪肉生产最新工艺技术集成示范(拟定70万元)。
选择1-2个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场开展无公害示范场创建。根据猪肉饲料安全控制的特殊性,分阶段对饲料配方进行调节,均衡饲养;结合当前最新工艺、疫病综合防治新成果和室内环境控制技术,改善猪群肠道健康,提高品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立体养殖、绿色生产,形成1-2个无公害生猪品牌。
2、层叠式蛋鸡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拟定70万元)。
选一个5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鸡舍为全封闭,采用4-6层叠养,单栋饲养5万只以上,采用全自动生产工艺流程,即从饲养自动喂料、机械收蛋、传输带清粪等;与之配套的光照、营养控制技术、科学免疫程序,提高智能化水平;制定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100万只。
3、肉牛快速育肥综合技术推广(拟定60万元)
确立1-2个肉牛快速育肥示范场,选择年龄1.5~2.0岁、体重在300 千克左右犊牛、架子牛,推广“短桩栓”快速育肥技术;利用青贮料、安仁草、糟渣、块根类饲料等适宜比例的优质干草、精料、添加剂进行搭配以及生物技术在饲料调制中的应用,提高肉牛饲养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壮大。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头。
(四)试验示范项目(2个,共计60万元)
1、双孢蘑菇菌糠废料框式立体栽培新工艺试验示范(拟定20万元)。
为做强食用菌产业链,试验示范此项目。该新工艺采用菌糠废料加石灰、石膏等直接堆料,在堆料、翻料、发酵及卸料等方面,与传统稻草床式栽培有很大创新;管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约人工40%,每平方米出菇30斤以上,增产45—50%。
2、有机珍稀红米种植技术推广与开发利用(拟定40万元)。
围绕重点打造健康红米产业链,在前期已主推红米基础上,再收集引进湖北、江西、安徽等民间珍稀红米胭脂糯、红宝石、井冈山红米、安农红米和紫红米等11个品种与之比较,建立企业生产标准和千亩示范基地,通过全程有机红米标准化种植,申报“三品”品牌1个,年生产有机稻谷50万公斤,生产有机红米30万公斤,同时指导带动周边订单种植有机稻2000亩以上。
(五)职能管理项目(1个,共计60万元)
1、农作物种子执法监管和品种质量检验(60万元)。
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作物种子品种公告、市场执法监管;市场跟踪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及水稻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查处;对国家批准发放安全证书并通过审定的品种的推广进行田间跟踪调查和质量检测;参加南鉴的品种15个以上,样品500个,代表种量1000万公斤,分子检测样品100份以上。对鉴定存在质量问题的样品的代表种量进行封存。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承担单位条件。具备较好的推广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具有适应本项目推广任务技术力量及推广经验;推广业绩突出、推广力量和优势明显的项目承担单位优先推荐。鼓励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推广任务。
(二)项目主持人条件。项目承担单位应明确主持人。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高级专业职称,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工作需要的项目管理经验。
(三)优先推荐条件。市农技推广单位、科研院所、市级科技型企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四、项目申报要求
请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单位,按照项目支持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编制项目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项目申报书用 A4 纸、4 号仿宋字体打印、双面印刷,统一采用皮纹纸封皮进行胶订(一式3 份),于 2014年3月25日以前报市农业局科教处。
联系人:市农业局科教处许先根
联系电话:027-65683235
邮箱:1744746676@QQ.COM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