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财政专项资金 > 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22-05-24 11:13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各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批复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的函》(武财农函〔2022〕 40号),我局组织制定了《2022年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2年5月23日


2022年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巩固长江禁渔成果,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结合湖北省《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及《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武农〔2022〕2号),我市拟在6个区开展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现就做好该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2022年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

二、资金额度及分配

根据2022年市级支农专项资金关于新型养殖技术及模式推广专项的预算安排,长江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专项资金350万元,具体安排为:江夏区60万元、新洲区70万元、黄陂区70万元、蔡甸区100万元、东西湖区40万元、汉南区10万元。

三、目标任务

(一)品种及规模

1.养殖试验

开展长江刀鱼(长颌鲚)养殖试验示范。地点选择蔡甸区,示范面积20亩以上。

2.示范推广

在全市建立10个以上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高标准示范养殖基地,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品种,选择实力强、效益好的养殖业主开展长吻鮠、翘嘴鳜、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中华沙塘鳢、长春鳊等长江名优品种的示范养殖推广,其中江夏区、新洲区、黄陂区、蔡甸区2~3家,东西湖区1~2家,汉南区1家。

(二)技术指标

1.长江刀鱼(长颌鲚)养殖试验示范要求繁育刀鱼苗种(3cm以上)5万尾以上,并收集整理完整的养殖试验技术数据,撰写工作报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以上。

2.示范推广有关要求:

示范推广养殖模式以设施渔业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主,包括集装箱养殖模式、圈养(池塘和陆基)模式、流道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虾鳜轮养技术模式、中华沙塘鳢“稻虾憨”模式、翘嘴鳜池塘健康养殖等。

设施渔业每立方米水体产量30~50公斤。虾鳜轮养技术模式翘嘴鳜养殖产量100~200公斤/亩,小龙虾100公斤以上;“稻虾憨”模式中华沙塘鳢养殖产量15公斤/亩以上、水稻500公斤/亩以上、小龙虾100公斤/亩以上;翘嘴鳜池塘健康养殖产量500~750kg/亩。

示范推广养殖品种所用苗种需经苗种产地检疫,具备相关检疫合格证明。

四、实施主体

(一)基本条件:

1.项目实施主体必须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2.项目地点符合《武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暨水产养殖“三区”划定方案(2018-2030年)》要求。

3.项目实施主体水产用地不低于200亩,项目用地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明晰、稳定的土地权属,无违法违规用地情况。

4.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或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

5.信用良好,没有被列入失信名单。对已列入失信名单的,实行一票否决。

6.财务管理规范,有相应的财力支撑项目建设实施并完成验收。

7.质量安全有保障。严格执行“三项记录”制度,生产经营台账健全,当年内不能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销售的水产品需开具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8.项目实施后养殖尾水排放达到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的强制性排放标准或者《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二)优先条件: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或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与在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积极配合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的单位;申报项目实施单位位于27个欠发达街道(乡镇),可持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项目实施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取得优质农产品相关证书(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认证等),或经过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价为优质。

五、财政补贴

(一)方式及范围

1.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贴。

2.养殖试验主要奖补用于试养示范相关费用,财政补贴资金需提供正规票据,主要是试验材料支出;示范推广主要奖补生产所需投入品(苗种、饵料、渔药等),智能化、数字化物联网设备及常规生物仪器等。

(二)标准

1.养殖试验

长江刀鱼试养示范补贴50万元,主要用于近两年相关试验材料的采购、配套设施设备安装更新等。

2.示范推广

每个项目实施主体最高奖补额度不超过30万元(含)。

(1)设施化养殖模式补贴标准:设施化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流道养殖、圈养模式、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等现代水产养殖生产模式。按每立方米有效养殖水体不超过200元的标准补贴。

(2)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补贴标准:“稻虾憨”模式按每亩不超过400元的标准补贴;虾鳜轮养技术模式按每亩不超过800元的标准补贴。鳜鱼池塘健康养殖按每亩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补贴。

六、管理方式

(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负责本项目的全市统筹,包括实地检查指导、项目进度通报等工作。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申报、遴选、监管、指导、验收,开展绩效评价,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

(二)项目实施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对项目申报内容的真实合法性负责;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审核把关。项目建设内容应符合项目“目标任务”要求;资金使用和管理规范,台账资料完备。

(三)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应遵循“自愿申报、先建后补、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和完成项目工作,具体时间安排:

2022年6月15日前,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项目奖补实施方案,组织辖区内项目业主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进行申报,按程序择优确立项目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奖补申报和遴选工作。

2022年10月30日前,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相关程序和资料审核把关,对项目实施的真实性负责。要组织相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查阅项目业主提供的申报材料和现场勘验的形式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将组织专班适时开展检查指导。

2022年11月15日前,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根据验收结果,将确认拟享受“以奖代补”的项目业主名单在官网上公示7天。

公示无异议后,2022年12月5日前,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市级奖补资金拨付给项目业主,并将项目有关资料报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备案。

七、资金监管

本项目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的意见>的通知》(鄂财农发〔2015〕117号)要求,执行属地管理原则。本项目市级财政资金下达后,由各区全面负责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认真落实谁申报项目、谁确定项目、谁核实数据、谁使用资金、谁负责资金监管的主体责任,对项目和数据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最终结果负责,市级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把关。本项目实施所开展的验收等相关工作经费由各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落实,不得使用本项目奖补资金。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奖补工作,要将本项目实施与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强化水产产业链建设和数字渔场建设。要成立专班,专人负责,落实好本项目验收工作所需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严肃纪律要求。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面负责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资金使用程序及财务管理制度办事,确保资金按计划运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滥用。同时,各区在项目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

(三)搞好总结宣传。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按时进行项目验收,认真总结项目建设成果,完成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同时充分挖掘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中的先进典型和产业扶贫好经验,利用好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长江名优品种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的良好氛围,提升我市渔业产业化、数字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水平,推动我市渔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刘子栋13995634160

        张  棋 13476173312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