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财政专项资金 > 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3-16 15:28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武汉市财政局

各新城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有关保险机构:

为推进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更好地服务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我们制定了《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武汉市财政局

2023年3月10日

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

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金〔2019〕102号)、《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加快湖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财金发〔2021〕41号)、《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武农〔2022〕2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更好地服务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保障地方特色农产品有效供应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要求,稳步推进“扩面、增品、提标”,进一步完善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优化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业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市场运作。与农业保险发展内在规律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引领,发挥好保险机构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自愿。充分尊重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意愿,不得强迫、限制其参加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结合实际探索符合我市特点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协同推进。加强协同配合,统筹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既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功能,又注重融入农村社会治理,共同推进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主要目标

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小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的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服务能力与保障水平。加强政策宣传,稳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投保率,实现愿保尽保。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力调结构、补短板、抓重点,增强现有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内在吸引力。推进创新发展,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等保险创新试点,进一步推进“保价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鼓励各承保机构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保险模式,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的保险产品体系,满足投保人的多元风险保障需求。

(二)发挥防灾减损功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抗灾救灾“减震器”作用,发挥保险机制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损失补偿等方面的功能。承保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防灾减损中的市场功能、专业作用,适时视情建立预赔付制度,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承保机构防灾减损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三)落实便民惠民举措。落实国家、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投保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承保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4号)文件要求,规范承保、理赔、协办、内控等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承保机构要做到惠农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五公开”,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不惜陪、不拖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工具,科学精准高效查勘定损,规范、准确、及时、便利理赔。

(四)优化运行机制。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各级政府不得直接或变相参与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经营。承保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符合银保监部门关于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规定的保险机构均可参与。充分尊重保险机构产品开发、承保理赔等经营自主权,通过保费补贴、提供信息数据等支持,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完善适应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协保服务网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理赔效率。

(五)强化监督与联合惩戒。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监管,通过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充分利用审计等外部监督结果和社会公众监督信息,对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承保机构、参保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承保机构出现弄虚作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拖赔少赔、无理拒赔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取消其在我市的承保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加强对投保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面积等数据审核,督促保险机构如实承保、及时足额理赔,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联合惩戒机制。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通俗化、标准化。完善保险金额与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各承保机构应当根据标的物风险差异,合理确定费率水平,真实反映农业生产风险状况,保障可持续发展;以3年为一个周期,通过重点考察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利润率、综合赔付率等指标,综合评估,适时调整保险费率。积极推广运用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承保机构遴选。各区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管理要求,从保险机构基层网点、从业人员、查勘车辆、服务创新、经办经验等维度对承保机构进行遴选,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退机制,引导保险机构依法公平竞争,确保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经营有序。合理设置遴选周期、调整条件,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少于3年。各区承保机构数量3—5家,遴选确定后应及时向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报备。

(二)财政保费补贴。财政保费补贴实行年度预算管理,市级财政保费补贴严格控制在年度批复的预算额度之内,并由区级统筹使用;市级保费补贴比例平均保持在25%以内(各险种补贴比例详见附件)。各区应综合考虑产业发展、财政承受能力、各险种近年承保理赔情况等因素,按照不低于市级、最高不超过市级补贴比例1倍的标准准确测算、合理确定各险种区级保费补贴比例,并在区级实施方案中明确和公开。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政策补贴超预算的部分由区级自行负担。全市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除享有市、区相应保费补贴外,其个人按比例负担的参保费用由区级统筹解决。对于部分险种(如育肥猪养殖保险),中央、省级、市级都有相关补贴政策的,符合中央、省级补贴条件的应选择中央和省级补贴,中央、省级补贴标准低于市级水平的差额部分,各区可以适当予以补助。

(三)保险品种与费率。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选择对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意义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传统保险及目标价格、天气指数等创新险种。各参保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同一标的物在投保传统种植养殖险的基础上最多只能选择投保一种创新险种(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也可以不选。

经不断优化,我市确定实施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共24个险种。在本方案实施周期内如有新险种实施条件成熟等需要调整的情况,另行补充通知执行。

1.种植业保险类。包括露地蔬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蔬菜目标价格、西瓜(西甜瓜)露地种植、西瓜(西甜瓜)大棚种植、鲜食玉米种植、玉米目标价格、食用菌种植、莲子种植、莲藕种植、莲藕目标价格、水果类种植、茶叶(含茶树 )种植、茶叶天气指数、蔬菜制种等保险15种。

2.畜牧业保险类。包括育肥猪养殖(规模以上)、鸡养殖、鸡蛋期货价格等保险3种。

3.水产业保险类。包括一般水产养殖、特种养殖、水产目标价格、水产天气指数等保险4种。 

4.设施农业保险类。包括钢架大棚、薄膜等保险2种。

农产品价格类保险情况说明。各承保机构以政府相关部门及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价格数据为依据,同投保人协商确定保障价格。对于非指数类价格保险,如果投保人认为采价平台发布的价格数据和自身实际销售价格存在差异,保险双方可约定设置调节系数,将保障价格调整至投保人认可的价格,保险责任期结束后,该平台发布的责任期内的平均价格也用该系数调节后来判定是否触发赔付。调节系数=投保人期望的实际销售保障价格/根据平台发布数据计算的保障价格。要求具体如下:

保险品种

采价平台

保障价格

蔬菜目标价格保险

市农业农村局官网(http://nyncj.wuhan.gov.cn)数据发布专栏中白沙洲、四季美市场蔬菜批发价格

1、采价平台及数据由保险双方根据实际销售情况选择一家或多家计算平均价格;2、根据生产销售成本、销售时间及对上市销售期内价格预期,参考采价平台3-5年历史价格,由保险双方协商确定;3、相关农产品每日市场均价为采价平台发布的该品种各种规格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值

玉米目标价格

市农业农村局官网(http://nyncj.wuhan.gov.cn)数据发布专栏中白沙洲、四季美市场蔬菜批发价格发布的玉米棒价格

水产目标价格保险

市农业农村局官网(http://nyncj.wuhan.gov.cn)数据发布专栏中的白沙洲市场水产品批发价格

鸡蛋期货价格保险

大连商品交易所(http://www.dce.com.cn/)发布的鸡蛋期货收盘价格

根据生产销售成本、销售时间及对约定期货合约价格预期由保险双方协商确定

备注:如指定采价平台品种和价格数据不全,如螃蟹、小龙虾等,可直接采用相关市场网站发布数据: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http://www.whbsz.com.cn/)

(四)承保、查勘定损与理赔。严格按照2022年2月17日银保监会制定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银保监规〔2022〕4号)执行。

各区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着力细化完善各险种实施过程中诸如钢架大棚保险应充分考虑折旧率计算保险保障金额等的具体措施,确保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落实落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农业补贴、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融合,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综合效应。优化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探索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及时审核拨付保费补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对我市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的奖补支持。

(二)加强调度管理。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预算,突出正向激励,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体系,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每年要对承保机构所开展的业务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每季度末,各承保机构认真准确填报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统计表,将农险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至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灾情赔付统计等有关数据,做到信息畅通。

(三)营造发展环境。深化农业保险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体系,促进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良性发展。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确保保费补贴资金安全、政策落实有效。鼓励和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帮助承保机构有效识别防范农业风险。建立健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做好投诉受理办理,不断完善保险实施工作。

附件: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一览表


附件

武汉市2023-2025年地方政策性

农业保险一览表

保险品种

保险金额

费率

市级

补贴

区级

补贴

种植业

露地蔬菜种植保险

500-1000元/茬·亩

8%

25%

≤50%

大棚蔬菜种植保险

600-2000元/茬·亩

6%

25%

≤50%

蔬菜目标价格保险

3000元/亩

8%

20%

≤40%

西瓜(西甜瓜)露地种植保险

1500元/亩

8%

25%

≤50%

西瓜(西甜瓜)大棚种植保险

2000元/亩

6%

25%

≤50%

鲜食玉米种植保险

1000元/亩

6%

25%

≤50%

玉米目标价格保险

2000元/亩

8%

20%

≤40%

食用菌种植保险

4元/袋、瓶

80元/平方米

8%

25%

≤50%

莲子种植保险

2000元/亩

10%

25%

≤50%

莲藕种植保险

2000元/亩

10%

25%

≤50%

莲藕目标价格保险

3000元/亩

8%

20%

≤40%

水果类种植保险

果实和果树总保额4000元/亩

7%

25%

≤50%

茶叶(含茶树)种植保险

5000元/亩

6%

25%

≤50%

茶叶天气指数保险

4000元/亩

8%

20%

≤40%

蔬菜制种保险

市场价的70%

15%

25%

≤50%

畜牧业

育肥猪养殖(规模以上)保险

800元/头

5%

25%

≤50%

鸡养殖保险

20元/只

7%

25%

≤50%

鸡蛋期货价格保险

5000-10000元/吨

7%

20%

≤40%

水产业

一般养殖(鱼类)保险

4000元/亩

7%

25%

≤50%

特种养殖(小龙虾、螃蟹)保险

4500元/亩

7%

25%

≤50%

水产目标价格保险

5000元/亩

8%

20%

≤40%

水产天气指数保险

3000元/亩

6%

20%

≤40%

设施

农业

钢架大棚保险

实际价值的60%

4%

25%

≤50%

薄膜保险

实际价值的60%

12%

25%

≤50%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