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细胞工程”纷纷开工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已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和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示范建设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
近段时间,随着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启动,各区也快速行动,提出各自的创建目标、编制创建规划——其中,蔡甸区、黄陂区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夏区、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申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新城区一批乡镇(村)申报省级、市级生态乡镇(村),全市创建的“细胞工程”纷纷上马、开工。
■ 创建的时间表路线图清晰明确
今年8月,我市出台《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思路,按照多规统筹、全域协同、分步实施的原则,细致谋划生态文明体制、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绿色节约生活方式、生态文化培育等六大方面37项具体指标,明确全域创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我市的创建工作既有明显优势,也有现实的短板。专家介绍,武汉生态系统得天独厚,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山—水—林—田—湖—城全要素复合生态系统构架均衡的超大城市。不过,产业结构性污染较重,水环境压力巨大,大气污染防治日益复杂。
■ 创建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全市将围绕37项指标,统筹推进6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建立高效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科学安全的生态空间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体系、和谐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是创建的难点和突破点,全市将持续开展社会动员行动、学校教育行动、机关引领行动、企业服务行动等十大“绿色行动”,引导广大公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正在实施和即将升级的8大类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工程,将协同打造出“天蓝、地绿、水碧、土净、城美、民富”的新武汉。这些亮点工程包括长江水生态修复、东湖绿心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5大重点工程和“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中法武汉生态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3个品牌工程。
届时,我市将建设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核心城市、具备生态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滨水生态特色的国际化都市。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