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属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麦、甘蔗等作物,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为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被世界粮农组织预警的十大农业害虫之一。该虫自今年1月侵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以来,极速向北扩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出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
中央领导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近期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各地对其危害性要予以高度重视,抓紧指导和支持相关地区加强监测和防控,努力遏制虫害。胡春华副总理也作出批示,要求认真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抓紧摸清该病虫害情况,指导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虫害防控工作,避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5月24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随后也召开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陈志勇副厅长强调,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坚决遏制其暴发成灾,事关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大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确保秋粮生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草地贪夜蛾是全球预警的十大农业害虫之一,今年1月首次侵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全国14个省(区)。5月8日我省仙桃市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我市植保部门5月14—25日在江夏安山、郑店、五里界、大屋陈、金口、金水、纸坊及汉南邓南等地大面积普查,均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发生面积约2万余亩。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心叶及幼嫩叶片,百株虫量3-6头,最高20头,虫龄以2-5龄为主,玉米被害株率一般为3%-12%,最高28%。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密切监测,加强信息报送
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要切实加强监测调查,在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玉米苗情和虫情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最佳防治时间,并及时上报虫情,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同时要加强信息调度,确保信息畅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确保预测信息和防控技术快捷、直观、形象地进村入户,指导农民适时防治。
三、积极行动,做好防控处置
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市发生趋势,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充分做好防控物资和人力准备,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确保草地贪夜蛾不爆发,不成灾,实现“虫口夺粮”。
1、生物防治:在幼虫低龄期选择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于傍晚前施药防治。
2、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溴氰菊酯、茚虫威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产生抗药性。
四、加强宣传,开展技术培训
草地贪夜蛾属外来新发现的重大害虫,各地要抓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要积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及宣传图册等,宣传普及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知识,提高农户知晓率及防控水平。
2019年5月25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