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市农委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313号提案的答复

市农委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3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06-06 00: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高福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实施全市“三乡工程”,推进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我市农村电商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综合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单位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武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因其商品信息透明性、交易空间非局限性、运营仓储集约性、支付结算便捷性等特征,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近几年,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武汉市把其作为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助力“三乡工程”深入推进、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突破点。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意见》(武政〔2015〕33号)和《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武政〔2018〕2号)。2017年全市涉农电商交易额达到910亿元,连续两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长率,其中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25.8亿元,较上年增长30%以上;我市农村电商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资本引进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电商招商引资,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十余家国内知名涉农互联网企业已落户武汉,建立华中总部3个、功能性总部3个、区域运营中心2个、大型物流运营中心4个,有效带动了全市农村电商发展。以农村电商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网红小镇”项目已落户蔡甸,以“斗鱼TV”为代表的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纷纷涉足农村、农业,相继入驻“花博汇”、“农博会”等传统领域,为农村现代化创造新条件、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二)优秀电商企业不断涌现。全市第三方涉农电商平台及交易类自营网站达到82家,涉农网店5000多家,入驻第三方平台的涉农企业达到231家。周黑鸭、良品铺子、楼兰蜜语销售规模跻身全网平台休闲食品类全国前十,以良中行、汉购网、卓尔购、卷皮网、鲜天下为代表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本地第三方涉农电商企业发展水平和交易规模在细分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盒马鲜生、本来生活、易果生鲜、美菜等国内知名新零售及电商企业在武汉开店或设置前置仓。市供销总社旗下“卖货郎”、“夏金农”、“乐村淘”平台也成长为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县域涉农电商平台。这些优质农村电商企业的进入、发展和壮大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乡村公路物流网络基本形成,我市已全面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通客车”,并建设布局农村大型物流基地24个(其中农产品物流基地11个、电商快递基地13个)。二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所有行政村均已开通宽带网络及4G信号,形成了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快递物流业高速发展,邮政、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均辐射到村镇社区,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四)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不断延伸。市供销总社和市邮政公司已在新城区建设了905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其中:供销系统350个、邮政系统400个、益农专业社155个),实现了当地村民“购买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2017年,帮助村民代购近20万笔,涉及金额3亿元。发布农村供求信息1.5万条次,销售农产品3.5万单,销售额1638万元。替农民办理小额助农存取款和转账业务15.3万笔、金额9.5亿元,办理涉农贷款1.32亿元。

  (五)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商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市一大批乡村能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勤劳双手、智慧结晶创造、培育了多个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产品。共有新洲涨渡湖黄颡鱼、江夏梁子湖大闸蟹、蔡甸莲藕、黄陂荆蜜等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有新洲汪集鸡汤、黄陂三鲜、东西湖柏泉板鸭、汉南甲鱼、蔡甸藕汤等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使特色农产品的热度、美誉度和口碑不断上升,吸引广大市民游乡村、品农味、识乡趣。此外,我市还培育出了方信恒丰、菱湖尚品、湖北老农民、武汉强鑫、武汉汇春等众多知名农产品流通的兴乡企业,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空间巨大。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商发展为武汉市“三乡工程”的深入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政策引领。市政府以农村精准扶贫为抓手,以农村现代化为重点,于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意见》(武政〔2015〕33号),三年来,市财政共整合5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电商企业培育和综合服务网点建设。2015—2017年已通过项目以奖代补形式支持鲜天下、周黑鸭、天喔、零点等新城区电商企业48家。2018年市政府又出台了《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武政〔2018〕2号),市级财政从2018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农村电商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支持农村电商示范基点建设、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培训、电商扶贫等工作。区级财政也安排了一定的扶持资金予以配套,引导、鼓励农业企业、社会资本发展农村电商。按照该文件精神,市供销总社和市邮政公司双方本着“发挥优势、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推进武汉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消费模式转型升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市农村地区农村电商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做出积极贡献。构建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推进农业电商发展的格局。

  (二)坚持示范引导。设立了江夏、东西湖两个“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区,积极引进了邮政“邮乐网”、火凤凰汉购农商、中百商网等合作电商平台与本地农产品企业对接发展电子商务;推广了海吉星、白沙洲、广地冷链等大型农批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典型;支持良品铺子、周黑鸭、天喔等优质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电商业务;扶持汇春、鲜天下、东方神龙等企业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高新技术、优质企业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结合。2017年,在电博会和农博会相继举办互联网+品牌农业暨农村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同时,各区也积极推进农业电商发展,蔡甸区世林福幸公司成为武汉区域最大的生鲜电商冷链物流中心,中粮我买网、易果生鲜、京东生鲜等知名生鲜电商相继进驻。黄陂区依托蜂蜜产业,涌现了思维特、乐神三宝、煲春、东乡等蜂蜜电商。同时,大量新兴生鲜配送电商企业入驻武汉,如良中行、美菜网、京东到家等企业实行B2B、C2B、O2O等模式,从农业源头基地或一级批发市场通过自建电商平台配送生鲜产品到餐饮商户、零售经销商、社区生鲜店,便利市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三)探索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作为商品的特殊属性,对于深加工农产品、生鲜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等,各级政府着力引导农业企业分别探索适合的电商发展途径。一是对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引导其依托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销售专区,规范农产品标准、品牌、包装,开展农产品B2C(网上零售)和B2B(网上批发)业务。2018年,市供销总社和市邮政公司共同建立我市农村电商大数据平台,共享网点资源、产品资源、渠道资源等,并进行数据对接、平台对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定期推送,数据共享。同时共同开展我市农村电商品牌、农产品品牌化的建设工作,充分挖掘武汉地标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强化文创审计,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专属品牌。二是引导初级种植养殖农业企业和小微经营主体与大型农贸市场、城市生鲜配送企业发展B2B、O2O、C2B(消费者订制)、C2F(订单农业)、F2C(农场直供)等模式,提升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客服体验度和服务水平。三是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对接活动,极力支持各区名特优、“三品一标”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入驻电商平台,发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定”,逐步缓解水产、蔬菜、鲜果等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四是通过“互联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市供销总社和市邮政公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结合实施“三乡工程”建设和双方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的分布优势,将农村闲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共享农业平台。

  (四)推进村站建设。2016年—2017年,市农委与市邮政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村邮站,建设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2018年,市供销总社和市邮政公司在我市新城区,合作开展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共同推进全市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目标做到区、乡镇(街道)、村的全覆盖。同时叠加提升网点综合服务实力的电商便民功能,形成“一网多用”、“一店多功能”的农村电商全方位服务格局。在新城区农村产品特色鲜明的村,依托本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专业村,引导经营主体结合特色产品性质,采取经济高效的电商模式,开展电商销售,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配合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以“三乡工程”为依托,鼓励和引导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村级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村级信息员在贫困村开设农资店、便民超市,按照市供销总社、市邮政公司建设标准升级成为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利用两机构电商平台、供应链、物流、金融等方面优势资源,按照运营规则,开展“购物、销售、金融、生活、创业”等便民服务,形成技术支持、能人带头、资源互通、村民受益的良好格局。

  (五)加大孵化培训。2018年,火凤凰云计算公司落户蔡甸区,作为农商互联项目农商平台运营基地、农产品电商物流基地和农业互联网专业孵化器,成为我市区级电商服务平台样板;2016年5月,我市成立了农业电商协会,800余家涉农企业加入协会,2017年9月,由市供销社主导的武汉市农村电商协会成立,并与武汉市农业电商协会战略合作,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咨询服务,为“三乡工程”得深入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农村电商参与面,重点帮助众多农业中小企业跨入电子商务门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已开展电商对接、培训等活动20余次。2017年,以淘商教育、东湖学院为代表的社会化农村电商和县域电商咨询服务机构纷纷落地武汉,农村电商年培训规模达到2万人。另外,各新城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人才培训机制也基本建立,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次以上,为乡村振兴培养优质电商人才。同时配合精准扶贫,通过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开设网店,完善电商扶贫示范网店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培养会上网、善用网、能经营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形成“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电商扶贫新模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以《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指引,以产业、人才、现代化和扶贫为核心,以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建设覆盖全程、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助力“三乡工程”深入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6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