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关于武汉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08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武汉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0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9-08-23 15:32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一、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旅游接待人数从4795.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经营主体数量3392 个(户)。现有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区(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中国最美田园1个。

  二、主要开展工作

  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补齐短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旅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脱贫,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合力推动发展。为更好更快发展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我市成立了武汉市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有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15个市直部门和有关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各成员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各自部门职责认真履职,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格局。

  (二)编制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利用我市革命老区和贫困村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武汉市赏花游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5年)》《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全域旅游大发展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武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规划。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全国样板。加快推进“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城镇化”发展,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资源,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将武汉打造成为国家乡村休闲旅游的热土。“传奇木兰”乡村休闲游板块上升为全市旅游发展战略,“泛金银湖”板块和环城游憩带的乡村休闲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在全市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7〕60号)《武汉市乡村休闲游(赏花游)项目建设奖补办法》(武农财〔2019〕36号)等政策文件,每年投入近亿元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最大投入力度。对农家乐、旅游特色村、乡村游合作社、休闲农业项目、赏花游项目、品牌创建给予大力奖补支持。对景区道路、厕所、水电设施、停车场、标志标牌真金白银进行大提升。并从2016年起,农村公路通畅自然湾公路建设计划,由原来的省级10万元/公里,提高到20万元/公里的补助标准。修订了《武汉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补助由每年254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用于补助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从2014年开始,在市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黄陂、新洲、汉南、东西湖等区以区政府为主体,分阶段陆续推行区域内城市公交全覆盖工作,江夏区实现了东部、西部、北部城市公交全覆盖。蔡甸区预计在2019年底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江夏区政府已将江夏区南部道路客运车辆列入收购计划,力争在2019年底实现江夏区区内城市公交全覆盖。届时,全市新城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将由道路客运优化为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全面退出市场。

  (四)狠抓旅游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类型。一是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有关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立足当地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等,深挖其内涵,将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融合,突出地方特色,塑造强势旅游地形象,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自主旅游品牌,避免低水平同质化。二是促进乡村精品民宿建设。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民宿发展现场会和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旅游现场会精神,指导组建全市乡村民宿协会,举办民宿业主培训,组织实施《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行业标准,力争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民宿单位。三是大力推进乡村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项目库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大力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兑现奖励。协调指导各区,重点推进江夏智慧旅游城建设,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推进黄陂木兰花乡、木兰草原、木兰天池、蔡甸花博汇等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三、下步主要工作

  根据提案建议,结合武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资源资本化、农村三产融合,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强化市、区乡村游(赏花游)办公室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职能,统一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监督管理、促进发展等工作,认真研究和解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督促落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结合自身职能完善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合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三产融合,挖掘内涵特色。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乡村休闲游精品工程,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以田园景观化为目标,高水平建设农业休闲基地,深度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发掘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新城区丰富的山水、湖泊、乡村和文化资源,丰富产品结构,形成环绕中心城区、众多旅游节点构成的乡村休闲旅游圈。重点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小镇、现代农庄、汽车露营地、高品质特色农家乐和乡村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等,主打美丽乡村、赏花休闲、自驾露营、湖泊和森林产品,延伸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完善乡村旅游项目规划。鼓励各区组织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对编制乡村旅游提升专项规划并通过市级评审的,按实际规划编制费的50%给予补助,单个规划最高补助20万元。支持“三乡工程”旅游项目。对“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旅游投资项目,年度投资额在1000万以上,通过市级认定的,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当年投资贷款贴息,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