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现将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88号提案提出的关于 “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的”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近几年,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着力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以基本农田为抓手,确保粮食生产基地有保障。目前我市年粮食生产面积在300余万亩左右,近五年来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呈递减趋势。在去库存、调结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社会发展新的形势下,武汉市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方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在此基础上2018年我委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将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我市将完成178万亩的两区划定目标,其中水稻生产功能区99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9万亩,以确保粮食生产有基地保障。
二、以标准建设为抓手,确保“藏粮于地”战略实施
一是加大了三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力度,将非粮食生产区基地纳入统一建设规划,2011年以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140余万亩,总投资达到近20亿元。二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已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52个,抽取土壤、农业灌溉水等417个样本,形成《武汉市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分析报告》。启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比2016年增加13.6%。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武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36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施《2017年武汉市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对主要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进行监测,开展粮食生产禁止区划定研究工作。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生产旱涝保收 ,做到“藏粮于地”。
三、以职业培训为抓手,确保“藏粮于技”战略实施
一是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争取财政资金。除中央、省级安排的培训资金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免费培训。此外,市农委还从农科教工作经费中拿出40万元用于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市农教中心从财政独立争取180万元用于农口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三是营造重才氛围,增强农业吸引力。从2014年起,市农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实施了全市首届“黄鹤英才农业专项计划”评选工作,已选拔30名涉农专业人才,每人奖励5万元。此外,我市还出台“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农业类大学生留汉享受农业创业免费专业培训、无条件落户、购房20%优惠等政策。四是整合多方力量,部门集聚资源。市农委积极整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市妇联、团市委等相关部门资源,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内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2017年,共完成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培训1700人,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培训6000人。通过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重视科技创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业效益,确保“藏粮于技”战略实施。
但是,我市在粮食生产基地规范性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较弱,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规范性建设。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5月2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