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九三学社: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大发展农业科技,深入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市创新提出“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成为全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同时,我市在农业科技发展和现代绿色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创新提出打造农业科技工程,并将其作为“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重要支撑,去年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以市农科教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市农科教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业科技工程推进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农科教〔2017〕1号),出台了十条有力措施支持我市现 代都市农业发展。二是组建创新联盟。先后组建了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创新联盟,已获得国内专利数十项,特别是我市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多倍体水稻,得到了袁隆平、谢华安等院士的认可,并获得农业部、科技部的多个项目支持。三是搭建一批实习基地。主动牵线武汉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业企业与涉农高校对接,搭建10个长期定点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四是加快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发挥我市科教资源优势,促进优势学科带头人与企业合作,做强产业,铸造品牌,2012年-2017年,在种业、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方面建设了12个院士工作站和一批博士工作站,我市原创农业新品种达到223个,比2012年的91个增加132个,增加1.45倍。同时,采取项目化形式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争取财政资金6130万元,推广新品种318个、新技术237项、新模式120种、新设施451台、新农资55种,产生经济效益4.08亿元,辐射带动效益21.46亿元,投入效益比达到1:5.26。
二、“菜篮子”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供给丰富。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蔬菜常年园65万亩,水生菜基地3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6万亩;淡水产品养殖面积147.4万亩;年出栏生猪289.52万头,出笼家禽4001.23万只。蔬菜、水产品、肉、禽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97.99万吨、43.65万吨、31万吨、18.76万吨和6.05万吨,其中蔬菜和水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以上,有力保障了“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大局。二是流通顺畅。我市市民每天消费蔬菜500万公斤、生猪6000多头、水产品80万公斤、禽蛋50万公斤,其中消费的75%以上蔬菜、50%以上生猪、60%以上家禽和鲜蛋、80%以上水产品来源于市内生产。从生产总量看,我市大部分菜篮子产品能够满足全市居民消费需求,但部分产品因季节性和结构性原因需从外地调剂,同时也有部分本地产品通过不同渠道销往外地市场。三是调控有力。从价格上看,我市“菜篮子”产品市场品种丰富、交易活跃、供需充足,蔬菜价格指数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长期排在中下游水平,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整体表现为合理可控态势。
三、乡村休闲游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市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迅猛,呈爆发式增长。2012年-2017年,旅游接待人数从1738.87万人,增长到4010.96万人,增长了130.66%;旅游综合收入从29.76亿元,增长到123.04亿元,增长了313.44;经营主体数量从918个(户),增长到了3013个(户),增长了228.21%。现有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区(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中国最美田园1个。2017年,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以优质的旅游资源获评“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以及“2017中国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称号。
四、下步打算
(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联合创新驱动
一是加快中国种都建设,紧紧围绕“一核三园五链多片区”布局建设中国种都,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到达30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到达3-5家,实现种业产值500亿元,种业产能占中国市场比例10%,品种权占全国10%。二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度挖掘我市农业科教资源,探索“大学+农业”模式,依托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点围绕“设施蔬菜”、“水生蔬菜”、“生态渔业”、“绿色畜牧”等方向进行产业链布局,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汉转化,实现武汉农业科技“一盘棋”、创建覆盖农业生产上中下游“一条龙”、构建农业多学科集成“一体化”的新格局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利用各类培训学习平台,进一步完善培训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农业创业培训500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1000人、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30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0人、绿色证书培训30000人。
(二)加大“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
一是扎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贯彻落实国务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二是全力提升“菜篮子”产品均衡供给能力,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畜牧行业提质增效,继续做好渔业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三是努力优化“菜篮子”产品流通消费环境,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强化“菜篮子”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大力开展鲜活农产品进超市、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基地直采”、“订单生产”等产销衔接紧密的合作模式。四是科学做好“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调控,进一步健全“菜篮子”市场监测、分析、预警和会商机制,完善“菜篮子”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健全并贯彻落实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和调运制度,保障“菜篮子”产品均衡供给和价格稳定。
(三)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绿色农业价值链
一是构建发展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乡村休闲游精品工程,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以田园景观化为目标,高水平建设农业休闲基地,深度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发掘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深入开展乡村游合作社试点工作,通过奖励性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美丽乡村、赏花游特色村,美食特色村或农家乐、民宿集中的村,组建乡村休闲游专业合作社,打造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解决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单个经营户规模小、实力弱、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游(赏花游)经营规模化、品牌化。三是实施互联网+乡村游,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乡村休闲游(赏花游)产业渗透融合,建立乡村休闲游(赏花游)资源数据库和网上旅游市场体系,大力支持智慧休闲农业发展,创新网络营销、在线预定、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借农业电商企业和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东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渗透融合和交叉重组。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5月14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