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关于对市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8025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8025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07-16 00: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丁原代表:

  您在武汉市人大第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均衡充分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委会同市发改委、市城建委、市国土局经过认真研究,现就有关办理工作答复如下:

  一、武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武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把推进“三乡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抓手,通过“市民下乡”,创建了一批康养村、民宿村、体验村、创意创业村,极大促进了农村价值新发现、功能再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能人回乡”,发展了一批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电商引领型的乡村和园区,有效调动了城市资源、社会要素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的积极性,能人回乡创业发展蔚然成风;通过“企业兴乡”,建设了一批扩大投资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服务带动型、全产业链型的乡村和产业综合体,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三乡工程”架起了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新路径,探索了武汉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自实施“三乡工程”以来,全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到496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5个,全市共吸纳社会资金245.45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3万套,年租金1.69亿元,增加农民收入32.42亿元。

  二、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明确了“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实施重点。一是出台了《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和《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推进全市6个新城区1902个行政村、规划保留的近4000个中心塆的“三乡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中心塆全覆盖。二是系统性编制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武汉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全市80个乡镇“两规合一”乡镇总体规划等上位宏观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市“一盘棋”下有序开展;通过“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两个阶段,分别编制了2053个村庄建设规划和45个美丽乡村规划,全面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指导了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是实施村湾集并,推进生态小镇建设。从2016年起,为完善乡村地区规划管理体系,促进乡村地区集约发展,我市开始实施《武汉市乡村建设规划一张图》和《武汉市“小镇集群”战略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根据生态资源和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产业发展规划和村民迁并意愿等,科学确定村庄迁并流向和功能小镇选址,全面优化镇村体系和规模,塑造城乡发展新极点。市政府2017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城区特色(生态)小镇建设的意见》(武政规〔2017〕66号),明确提出未来5年全市要打造10个特色小镇、20个生态小镇。目前,新城区生态特色小镇建设正顺利推进,市级财政已安排奖补资金2亿元,各区已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亿元,预计可带动产业项目投资184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0亿元,带动周边居民就业超过5万人。如国家级特色小镇玉贤园艺小镇已投入2.1亿元,打造园艺设计、研发、制造、展销、科教及产品全产业链,未来吸纳就业人口1万人,带动居民集聚5万人。省级特色小镇网红小镇投入4亿元,借助网红的人气带动拉升效应,融合休闲游憩、观光度假、主题文创等产业,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市级生态小镇新洲潘塘花朝源小镇,前期已投入1.9亿元,将田园变游园,引来外国游客观光赏玩。

  三是拓展乡村新业态,强力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科学谋划“三乡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环境条件、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先在“城边、景边、路边、湖边”以及有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实施。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展“三乡工程”,鼓励市民、能人和企业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兴业。坚持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分类明确“三乡工程”实施重点:城乡便利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养老康养业、民宿经济、创意创业等产业。民俗文化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网红小镇、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生态自然村重点发展林果茶菌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传统农耕村重点发展农事体验、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打造成优质粮仓、绿色菜园。边远山区村重点实行整村迁建,加大帮扶力度。2018年,市政府经严格评审论证,决定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开展武汉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市级财政对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江夏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其建设规模、投入强度、建设水平等因素,每个给予3亿元左右奖补资金予以支持。

  四是坚持试点示范,强化“三乡工程”示范推介。我们把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为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重要手段,培育树立了黄陂区杜堂村、新洲区项山村、蔡甸区天星村、江夏区小朱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村庄,涌现了黄陂区杜堂村葛天才、蔡甸区星光村左少平、新洲区周铺村左文勇等一批回乡能人典型,打造了“电商村”、“教授村”、“网红村”等一批特色村,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大学生、艺术家、教授、手工艺人等返乡创业创新。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5次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变试点为示范,化“盆景”为“风景”。还举办了乡村振兴与“三乡工程”高峰论坛,总结宣传“三乡工程”的新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今年,我市通过多方考察,吸引了南京易地宝、北京农汇网、湖北乡聚通等多家在闲置农房收储、运营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参与“三乡工程”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以及闲置农房收储和市场化运营,前期已经在黄陂区胜天村、木兰山村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五是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立法支持。2018年市委一号文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市农委今年将继续完善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制定推进共享农庄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共享农庄运营的市场化机制。市国土局研究出台关于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为构建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提供基础支撑,推动“三乡工程”建设。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三乡工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7月16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