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关于武汉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03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武汉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03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9-08-23 15:34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三乡工程”,是武汉“三农”工作的新创造、新抓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武汉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目的在于架起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变农民空闲农房为财富要素,变农村资源为创富资本,变农产品为农商品,变农民为合作股民,变乡村为宜居创业乐园,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资源要素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一、前期工作回顾

  自“三乡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把“三乡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释放了空闲农房资源潜能。

  注重统筹推进。加强研究谋划,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农业、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等10多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力量,集成农业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形成了“三乡工程”服务合力。制定了《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结合各村、中心塆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现状、闲置资源状况等因素,对产业发展、村塆建设进行科学指导。

  出台政策支撑。出台鼓励市民下乡的“黄金20条”、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钻石10条”、“能人回乡四张牌”(政策牌、政治牌、亲情牌、特色牌)等政策措施,并对利用空闲农房为核心发展农业共享经济、利用贫困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实现精准脱贫等工作,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创业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黄金20条”中规定,对利用空闲农房建设美丽乡村满足条件的,按每户给予8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对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符合条件的最高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坚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运用“互联网+”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让有闲置房屋的农户和有下乡意愿的市民、企业无缝对接,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2018年,武汉通过推进“三乡工程”,已有265家企业响应号召参加到“三乡工程”之中。

  建设武汉“三乡工程网”。建立健全线上闲置农房租赁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空闲农房、共享农庄的网上可视,线上线下同步交易,特色民宿、农家乐线上预定等功能。同时,为下乡租赁空闲农房的企业和市民提供技术咨询、融资服务等。起草《武汉“三乡工程网”运营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市财政局已安排市场主体开展闲置农房和共享农庄信息采集资金330万元切块到区,由各区迅速开展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闲置农房出租信息动态实时更新。

  二、2019年所做的工作

  2019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2019年武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武乡振组发〔2019〕1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进一步盘活空闲农房资源推动“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推进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为顺利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共选择6个村作为试点,开展了农村房屋补充调查工作。调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2477宗,土地面积30.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9万平方米,各区及时梳理了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撰写了试点报告。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写了《武汉市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现状调研报告》,制定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并在今年5月10日上市政府专题会审定,正在按照会议意见修改完善。

  (二)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宅基地三权分置围绕探索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对宅基地所有权实现形式、探索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认定及管理、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闲置房屋使用权方式及途径、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办法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2019年1月,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出具了《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武汉市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实施方案审查意见的函》。目前,蔡甸区、新洲区已将修改完善后的实施方案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不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在黄陂区封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政策制度,目前已自愿退出农户447户,1921人,退出面积1754.88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共1783个村已基本完成了“两清”工作,共清查账面资产145.38亿元,清查集体土地516.66万亩,确认成员身份237.09万人。全市329个集体经济组织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38个实现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3.27亿元。

  (三)打造空闲农房信息综合网络平台。建成了共享农庄租赁交易网络平台——武汉“三乡工程网”及其相关手机APP“乡愁荟”,初步探索建立了共享农庄建设市场化、企业化、网络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农村空闲农房租赁信息发布、共享农庄线上线下预定、交易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并通过“三乡工程网”上线共享农庄2085户。第一期推出了2万余套农村空闲农房和2085户共享农庄信息共享,开展了农家乐、民宿等线上线下预定、交易等功能,为进一步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提供了资源信息、需求信息、转让信息、共享农庄预定交易、咨询服务等方面内容。按照龙良文副市长3月15日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要求,2019年要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参与武汉三乡工程网建设,完善平台建设、加大数据采集工作,完成20000套闲置农房、3000户共享农庄信息采集和数据核验工作,逐步推进武汉三乡工程网走向市场化运作。目前,市农业农村局经市委网信办推荐委托,由具备互联网项目设计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工程咨询部编制了2019年三乡工程网市场运营方案,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项目总投资约620万元,正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

  (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补齐农村公路短板。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的标准,对30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优先实施通客运班车路段改造;加快推进通村组硬化路建设,按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标准新建200公里通湾公路;结合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建设,积极推进县乡道改造,对衔接干线路网,连接街道(乡)重要经济节点的50公里县乡道进行提档升级,确保改造后县道不低于二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并同步配套完善桥涵、安防、排水等设施。(2)创建美丽农村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和推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公路绿化、洁化、美化,按照“实安绿美”标准创建50公里美丽农村路并鼓励连网成片打造,助推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督促各区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巩固创建成果。(3)全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目前,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都已实现行政村城市公交全覆盖,江夏区东部、西部、北部行政村均已通达城市公交。2019年,蔡甸区政府已将城市公交覆盖区内行政村列入政府“十件实事”,预计年内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同时,江夏区政府已将南部202台道路客运车辆列入收购计划,力争在2019年底前实现江夏区城市公交全覆盖。届时,我市六个新城区城市公交将全面替代农村道路客运班线。(4)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2019年,继续指导各区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带动和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已获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称号的区、街道(乡),在省奖励400万元、20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奖励200万元、100万元,调动各区和街道创建积极性。

  (五)加强乡村医院建设。(1)持续推进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基础建设。目前,全市1656个村卫生室基本实现标准化。落实乡村医生政策待遇。从2017年开始,我市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经费从每人每年13元提升到18元,落实每年每个村卫生室运行经费3650元,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量给予服务经费,确保乡村医生有稳定的业务收入,确保村医队伍稳定。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将村卫生室作为卫生院的延伸服务场所或由卫生院直接举办,卫生院下派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东西湖区整区实现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其它区正在试点推进。(2)着力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效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市6个新城区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个街乡镇卫生院),有71个符合建设条件的机构完成提档升级。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指导各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吸纳部分乡镇卫生院,打造医疗共同体。指导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实现了医学影像、心电、检验等资料共享与结果互认。全市建立了以蔡甸、东西湖、黄陂、新洲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医院牵头的6个医疗共同体,覆盖39个乡镇卫生院。试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各区积极推进对居民集中、覆盖人口多、距离城区较远的中心乡镇,重新规划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CT等乙类诊疗设备,对符合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增挂区人民医院分院的牌子。东西湖区将军路卫生院、走马岭卫生院正在试点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

  (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幅提升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系统规范化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规模6.3亿元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任务。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湾延伸,超前布局、全面推进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街、村等薄弱地区移动基站建设,提升农村宽带覆盖水平。提高农村教育保障水平。下达2019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市级补助资金3.81亿元,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市级分担资金3412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618万。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计划安排1007.4万元补贴资金,在各新城区共新建307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无害化。目前,全市敞口垃圾池取缔工作已完成50%;关闭33座简易垃圾填埋场,正在开展生态修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100%;已完成全市337个试点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已完成新、改建乡镇公厕241座、农村公厕1267座、农村户厕11.24万户、乡村旅游厕所99座、交通厕所1座。推进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行政村有184个,在建的212个;1086个行政村正在进行勘察设计。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管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1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5%,畜禽养殖场已完成设施装备配套的有94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8%。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