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工作谋划。2018年1月,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农村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武政规〔2018〕2号),实施电商产业倍增、电商创业就业培训、电商富民脱贫三大计划,成为未来三年我市农村电商发展行动纲领。并以市农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供销总社、市邮政公司5家联合印发了《2018年农村电商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出台了项目建设配套意见,指导各新城区执行。今年,编制了武汉市《2019年市“互联网+农业”资金预算执行实施方案》,明确了2019年农村电商需要完成的几大重点任务,确定了各区资金分配额度、各项补贴标准。
(二)实施项目奖补。会同市农业电商协会组织了农村电商公司、汉购农商、楼兰蜜语、鲜天下等全市20多家农村电商应用、运用、服务类代表性企业及50多个农产品爆款网货参加了由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主办的2018第四届武汉国际电商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同时出台政策对农村电商企业销售进行奖励,对互联网商旅小镇、智慧休闲农庄、农村电商专业村、扶贫示范网店、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等建设项目进行补贴。
(三)打造电商龙头。市供销总社下属的武汉农村电商公司市级运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武汉邮政、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京东武汉特产馆、供销e家武汉特产馆及微店公众号全面启动运营,启动了农产品“四进”(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工作,目前完成大宗采购77家,销售总计近500万元,并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供销社联手,依托线上平台共同推进两地农特产品。火凤凰云计算公司的蔡甸区农商互联产业基地项目启动,目前正在打造“汉美特”、“农谷鲜”等自营农产品网络品牌,涉及10多款农特产品,自2014年起,累计网销金额超4亿元。云彩智农公司运营的“天猫湖北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已上架农产品28款,全店销售额430万元。鑫太阳公司运营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武汉馆”及环球农业网,在线运营农产品100多款,销售额达到1300万元。此外,生鲜垂直电商企业入驻武汉助推生鲜电商在我市破题。盒马鲜生、本来生活、易果生鲜、美菜等国内知名新零售及电商企业在武汉开店或设置前置仓。优质生鲜垂直电商企业在武汉布局生鲜流通市场,增强了市民的生鲜电商的体验感,也为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寻求了更多供应链渠道。
(四)实施培训计划。印发了《2018年武汉市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专业型、引导型及普及型三类培训,招募认定了12家培训机构承担各新城区农村电商培训项目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培训117场,培训人数达到12694人。
(五)推进互联网商旅小镇建设。黄陂区选址木兰天池景区所在官田村建设互联网商旅小镇并投入运营,设置有农产品展销中心、运营支撑中心等功能区,集“创、学、游、玩、购、看”等服务于一体,为游客和周边乡游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支撑。同时,优选100家农家乐进行信息化改造,与农家乐签订运营合作协议,推动农家乐服务智慧化、管理在线化、经营信息化。截至目前,已与8家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15条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开展乡村休闲游和各类公司拓展、培训、夏令营等活动150场次,吸引游客和各类服务团体约3万人次,实现乡村休闲游收入达780万元,甄选30多个黄陂特色农产品,打造“乡聚珍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6000余万元。2018年底,蔡甸区互联网商旅小镇选址花博汇,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六)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引导市供销总社、市邮政公司、乡聚信息产业公司等优质战略合作运营商在蔡甸、黄陂、江夏、新洲、汉南5个新城区开展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工作。2018年共建设(升级)255个站(点)。经过3年时间,基本实现农村(含27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农民实现“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五不出村。
(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快递服务延伸进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乡村公路物流网络基本形成,我市已全面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通客车”,并建设布局农村大型物流基地24个(其中农产品物流基地11个、电商快递基地13个)。二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所有行政村均已开通宽带网络及4G信号,形成了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快递物流业高速发展,邮政、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均辐射到村镇社区,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武汉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的网点261个(邮储网点176个,纯邮政网点85个),主题文化邮局10个,村邮站1500个,实现了城乡配送服务全覆盖。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