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农函〔2018〕57号
A
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武汉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已收悉。对于该提案的办理工作,我委高度重视,积极联系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两家单位,经认真学习研究,广泛讨论协商,认为该提案体现了市政协、市民盟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就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难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靶向式”改进措施,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年以来,我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办理好提案作为推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进实施脱贫攻坚,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第20180023号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构建工作体系,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模板
201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个纲领性文件《关于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市委办公厅、市直相关部门,以及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制定文件,建立了对口联系、驻村帮扶、约束激励、资金投入整合保障、精神支撑、考核验收、督查巡查等10个机制;2016年至今,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要求,统筹结合我市实际,充分考虑基层工作标准化、一致性和长期适用度,市扶贫办督促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不断完善丰富了助学扶智、就业创业、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等28个行业扶贫政策,逐步形成了全市“1+10+28”扶贫工作体系,对基层各项工作均提供了参照标准和工作模板,明确了职责分工、标准规程、时效节点,并及时根据中央、省市的最新要求进行调整完善,确保基层工作有条不紊、依序推进。
二、动态更新调整,因户分类施策,精细管理实现“对症下药”
2018年以来,市扶贫办强化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规范化运行,提高了信息系统数据精准度和实用性。一是实行数据共享。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区运用扶贫数据与各行业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共享;协调市公安局统计贫困人口死亡名单、市民政局统计贫困人口低保五保变动对象名单,与综治办进行了贫困人口数据共享,及时将变动数据发至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区,督促各区做好数据核实和修改工作。二是开展数据清洗。督促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四个区对系统中的逻辑性错误进行修改,同时下发《关于上报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疑点数据修改情况的通知》,收集四个区无法修改的问题共69条并反馈省扶贫办。三是做好数据录入。指导蔡甸区在国网系统中录入因公殉职人员并进行审核;下发湖北省与教育部比对问题数据明细,指导四个区核实并向省扶贫办申请在系统中进行修改;做好市级扶贫资金的录入和下拨工作;填报《湖北省武汉市贫困村出列情况统计表》并报省扶贫办;收集并报送省外重复人员处理情况的佐证资料。四是进行数据核查。根据日常督查发现的贫困户线上线下信息不一致问题,下发了《关于完善精准扶贫信息的通知》,指导各区组织街、村对照我市进入国家扶贫信息系统中数据,对线下信息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将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并填报《国网精准扶贫信息自查汇总表》,进一步促进信息精准。通过对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的动态调整和精细管理,依托各级扶贫部门和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的细致工作,结合贫困户自身致贫原因,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实现了针对化和差异化帮扶。
三、实施“三乡工程”,打造产业样本,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问计专家的基础上,出台了《2018年武汉市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投资指南》,推介了企业带动型、园区带动型等8大产业扶贫模式。组织市派驻村工作队对全市271个贫困村进行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编印《武汉市271个贫困村基本情况简介》、《武汉精准脱贫工作手册》、《武汉市农业产业扶贫实用手册》等资料,发放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和驻村工作队,用于指导产业扶贫工作开展。遴选87名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对2018年拟脱贫的87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促进产业扶贫上轨道、可持续、见实效。联合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对新城区、对口帮扶的中心城区(开发区、功能区)、两个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考核评价实行全覆盖。通过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架起了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新路径,探索了武汉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四、构建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切实解除贫困户思想包袱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制度设计,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探索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探索开展贫困村爱心超市“积分换购”商品、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贴等形式,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增收脱贫,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等靠要”思想,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各界捐赠效能。二是加大典型带动作用。强化精神激励,加大对我市扶贫领域干部及贫困户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引导贫困群众向身边脱贫典型学习,形成自强自立、脱贫光荣的精神风貌。三是构建“大扶贫”格局。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助力脱贫攻坚。持续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新青年下乡”、“巾帼巧娘助脱贫”等行动。充分利用“扶贫日”做好宣传发动。充分保障扶贫政策和社会助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构建见实效、保长远的脱贫长效机制,切实解除贫困户思想包袱。
五、落实激励机制,强化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工作水平
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是精准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一是严格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精准脱贫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办文〔2015〕29号)文件精神,各区对相关街道(乡、镇)和村两级干部给予相应奖励。二是加强各区、市直各部门及街道(乡镇)扶贫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水平培训提升,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发展、治理和服务能力,切实培养一批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4月18-20日,市脱贫攻坚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相关市直行业部门,举办了2018年度全市2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暨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帮助2018年度新任驻村干部尽快转变角色,掌握基层工作方法,适应基层工作环境,胜任脱贫攻坚岗位职责。三是深入实施“红色三乡工程”,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选优育强“红色头雁”。吸引选任一批“回乡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特别是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整合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下乡市民党员、各类志愿者等服务力量,建强农村“红色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类实际困难。
希望并欢迎市民盟继续加强对我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指导,继续关心关注并大力支持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监督保障。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26日
分管领导:张百香 联系电话:65683306
责 任 人:李苨苨 联系电话:65683278
经 办 人:赵 亮 联系电话:65683782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