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农函〔2017〕68号
A
市农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170247号提案的答复
郭彩霞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170249号关于“建立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综合市财政局的回复一并答复如下:
一、武汉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市农委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保持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量质兼取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跃上新台阶。
以“品牌·科技·绿色·生态”为导向,正式出台《品牌农业发展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着力调结构、树品牌、提质量、强效益。农业设施化水平大幅提高,标准化农业基地达到161万亩,其中标准化蔬菜基地90万亩、设施化基地10万亩,“三品一标”数量达到742个,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新建社区便民店440家,直投菜柜1600组,蔬菜直通车150台;淡水产品产量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稳居第一位,主要菜篮子产品综合自给率达到75%以上,其中快生菜自给率达85%,菜篮子市场供应货丰价稳,是全国鲜菜价格指数最低的城市之一。
龙头企业实现提档升级。全市现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82家,市级276家,其中,新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的企业1家、30亿元的企业1家、10亿元的企业2家。武汉健业食用菌有限公司在湖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周黑鸭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休闲卤制品公司。201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682亿元,同比增长6.5%。
(二)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农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加快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完成《武汉市智慧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成江夏、东西湖区2个“互联网+农业”区级指挥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3家,培育农业电商企业11家,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300个,周黑鸭、良品铺子、楼兰蜜语等电商销售位于全国食品类前十,农业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以新成立武汉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依托,多倍体水稻等一批“中国种都”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种子大厦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多倍体水稻项目成功获批农业部“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种业产值达到380亿元。创新东西湖、新洲等培训基地,为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开拓新空间,目前我市职业农民达1.54余万人。实施农机作业水平提升工程,新增农机总动力8万千瓦,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可达67.3%。
(三)坚持提档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出台了《武汉市美丽乡村提升计划和生态小镇建设计划(2016-2018年)行动方案》,逐步实现市域村庄建设详细规划全覆盖,分批推进,串点成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已建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村湾、5个中心村(社区)项目建设。移民产业发展初见端倪,建成汉江村等5个移民美丽家园,移民群体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相继举办了蔡甸油菜花节、东西湖郁金香节和桃花节、新洲桃花节、黄陂云雾山杜鹃花节和木兰草原格桑花节等活动。首届农业嘉年华园共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充分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观光采摘和农家餐饮等产业,引爆了休闲农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数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4%。
总之,我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关于建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虽然我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总体上仍存在设施化、生态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生物农业等高端农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有效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技术瓶颈,2016年4月,我市成立了武汉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并以此为依托,提出《构建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依托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市(区)农业科研所、推广机构、在汉涉农业大专院校、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自主可控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重点围绕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水产综合种养”、“畜禽种养循环”等方向进行产业链布局。遴选8名首席专家( 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首席专家各4名)、20名岗位专家、16个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实施突破5-8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100项以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亿元,投入产出比1:20。
(三)建设内容:重点打造设施蔬菜产业链创新团队、水生蔬菜产业链创新团队、水产综合种养产业链创新团队、畜禽种养循环产业链创新团队等四个团队。
(四)实施程序:包括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遴选,体系任务方案制定,项目组织实施和项目实施效果考核与评价。
(五)资金预算:2017年提出项目预算资金1000万元。其中8名首席专家( 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首席专家各4名)每名每年研发或推广经费25万共计200万;20名岗位专家每名每年研发或推广经费15万,共计300万;16个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每个每年试验经费30万共计480万;创新联盟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组织和管理工作)。
但由于从2016年起,实施财政资金改革,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改革方案》(武办发〔2016〕2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17〕8号)要求,2017年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已全部统筹用于扶贫工程、灾后重建、品牌农业等方面支出,《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未能列入2017年财政预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市财政关于“统筹整合资金,支持建立我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回复,市农委力争将《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在2018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品牌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中列入预算。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6月25日
分管领导:杨普社 联系电话:65683210
责 任 人:杨晓红 联系电话:65683235
经 办 人:杨晓红 联系电话:65683235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