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武汉市是一个水资源大市,也是一个水产大市,全市可养水面158万亩,2018年水产总产量45.28万吨,比上年增长3.9%。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监管措施,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认真开展渔业“三网”整治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从2016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整治,我市江河湖库渔业“三网”(围网、拦网、网箱)全部拆除,共拆除“三网”29.65万亩,有效恢复了全市渔业生态环境。
(二)大力发展渔业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近几年,我市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推广示范”的思路,发展渔业稻田综合种养模式16余万亩,其中2018年新增3.2万亩。
(三)加快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全市立足实际,加快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对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全市大力推广了鳜鱼池塘标准化养殖、河蟹池塘健康生态养殖、鮊鱼池塘主养、稻虾(鳖、蛙)等综合种养等名优养殖模式,扩大了长丰鲢、中科3号与全雄黄颡鱼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规模,鳜鱼、黄颡鱼、南美白对虾、鲌鱼、鳗鱼、大鳞鲃鱼等为主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多模式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同时,指导各区积极开展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水产健康养殖水平。如蔡甸区总结经验,改进池塘流道循环养殖品种及设施,推进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引导区内十余家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尾水的生物净化,已在恒宇信合作社实施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试验示范面积1500亩。
(四)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2018年全市开展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测5245批次,合格率100%。配合农业农村部部、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8次,累计抽检水产品168个样品,合格率100%。
(五)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市农委关于印发武汉市2018年小龙虾养殖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市农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汉市2018年渔业质量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市农委关于做好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各区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重大节假日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开展水产品种苗质量安全检查。组成专班,对各区苗种生产企业开展了水产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三是积极参与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交叉检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组织人员对黄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检查,并接受了黄冈市的检查;四是加强渔业安全用药指导和宣传。印制《水产品生产用药指南》发放各水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指导水产品生产要求和合作社加强水产品养殖投入品使用,严格遵守水产品生产休药期的规定,不断提高水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二、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2018年9月27日,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由追溯信息、追溯应用、追溯监管三个子系统组成,既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存储、统计、查询和追溯功能,又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功能。目前,该平台已将全市317家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监管信息纳入了追溯管理,在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部门设置了运行节点。该平台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跨入“互联网+”新时代。2018年全市共上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20余万条,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要产品追溯的实施意见开展建设的。是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使追溯系统覆盖面广,管理服务功能完备。该平台在建设之初,就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纳入该平台的追溯范围,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安装、同步上线运行,目前纳入该平台的水产品生产企业共12家,其中,江夏区1家,蔡甸区5家,黄陂区2家,新洲区1家,东西湖区2家,武汉开发区(汉南区)1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2家水产品生产企业正式上线运行后,均按照《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积极运用追溯管理平台,上传追溯检测信息数据,做到了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按照机构改革的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推进追溯制度,近几年主要是推动了中百、武商、永旺等大型连锁超市利用二维码追溯系统,将水产品供应商相关证照信息、检测信息和产地信息统一集成在二维码中,覆盖所有水产品,使消费者扫码即获得产品相关信息;探索建设农贸市场水产品追溯体系。以农贸市场为主体,探索和鼓励建设农贸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品信息、经营户信息、检测信息、交易信息通过扫取二维码实施追溯。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落实“关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数字化可追溯体系的推广使用的建议”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管机制。按照“管行业必管质量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组织领导,充实人员队伍,强化监管措施,推进多部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 完善追溯功能,扩大追溯覆盖面。在总结12家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功能,使其更方便、更快捷、更符合实际。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会展等工作挂钩的意见》,积极引导水产品生产企业加入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不断扩大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的覆盖面。
(三)抓好宣传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广泛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知识,应用追溯成果,做到放心消费,明白消费。积极引导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善于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努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线上线下途径,扩大产品市场销路。同时,积极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运用追溯系统的能力。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