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波委员:
您在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白色污染减量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战的建议”的提案(第20200447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村白色污染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商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现就我市相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白色污染的现状
我市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年回收量2265.3吨,回收率84.7%。我市农膜年使用量2.5万吨,地膜覆盖面积70余万亩,回收率85%左右。我市废弃农膜回收率,已达到环境保护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土壤〔2018〕143号)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但离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我市推进农村白色污染减量所做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2019年全市新城区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试点,共建废弃农业投入品回收站(中心)6个。新洲区2019年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的运行机制,共回收71.5吨进行了集中无害化处理。一是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与各回收站点签订回收协议;二是各回收网点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台账;三是区回收处理中心负责收集各网点废弃物品的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实行全区统一补助标准:废弃农药包装瓶100毫升回收价格 0.2元/只,101-500 毫升0.3元/只,501毫升以上0.6元/只;废弃农药袋:统一回收价格0.1元/只。
(二)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2015年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东西湖等区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非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对田间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2家企业生产的可降解地膜效果较好,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三)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化技术。我市通过加快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化技术,近年来全市地膜使用量亩均下降了近20%。一是通过温室育秧,减少地膜用量;二是通过轻简栽培,减少地膜覆盖;三是通过一膜多用,推广行间覆盖技术,减少农膜用量。
(四)严打违法销售超薄地膜。超薄地膜不利于回收再利用,更不利于田间清除处理。我市农业执法部门在每年农资打假活动中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打击销售超薄地膜的违法行为,杜绝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保护地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在农村增强宣传教育,发挥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其他媒体所具备的教育作用,融合图片、构建志愿团队等,引导农民能够自觉回收农药、化肥包装袋和农用地膜等废弃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落实属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落实白色污染治理责任,提出明确要求,明确责任人,划定责任区,搞好监督检查。
(三)开展回收示范。力争建立公共财政扶持、主管部门组织、监管机构实施、购药主体交回、产销主体收集、专业机构储运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补偿机制,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上水平。
(四)推广新型地膜。争取政府扶持,对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给予适当补贴,加快推广可降解新型农用地膜。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注与支持我市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23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