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代表:
感谢您对我市江夏区柑橘产业的重视与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振兴江夏柑橘产业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江夏区柑橘产业发展与现状
江夏区从1972年开始引种栽培柑橘,当年建立引种栽培试验园80亩,经试验成功后逐年大面积推广发展。上世纪80年代进入发展高峰,至1990年面积达到7.2万亩。1991年特大低温冻害给柑橘产业带来重大打击,桔树受冻、绝收,近半果园被毁,此后,便开始进入缓慢恢复期。2000年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柑橘产业与休闲游相结合,柑橘产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主要引进名优新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进行观光、采摘、休闲游。目前,全区柑橘栽培总面积5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有龟井、兴津、宫川、宫本、国庆1号等,兼有少量的碰柑、脐橙和柚类。2019年,全区柑橘总产量7.5万吨,产值1.5亿元。
二、我市发展柑橘产业所做的工作
1.对优势果园实施升级改造。对区位优势好,对交通便利,树势强健的柑橘园结合观光、采摘、休闲游进行果园升级改造;对单一的品种栽培模式进行淘汰,采取多品种建园,早中晚熟品种进行搭配;进行起垄栽培、合理密植、矮化树体等技术措施,提高果园经济效益,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延伸全产业链。
2.对老果园实施品种更新。采取高位嫁接换种方法进行品种更新。从2016年起江夏区共高接换种升级改造柑橘园1000余亩,嫁接品种有:爱媛28、爱媛38、由良、大分一号、大分四号、明日见、大雅柑、甘平等新优品种,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3.对新建果园高标准建设。引进品质优,丰产性强,适应各区栽培的优良品种,采取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成熟的栽培模式进行标准化建园。江夏区于2017年3月在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金秋沙糖桔”在山坡街光华村建立柑橘标准园1000亩,今年已初挂果;2018年3月武汉霄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浙江省衢州市果树研究所引进鸡尾葡萄柚二年生成品苗6000株、三年生大苗150株,在江夏区金口街雷岭村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目前,长势良好,适应性非常强,今年已初挂果。
4.开展栽培新技术研发。近年来,我市依托在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进行“温州蜜柑大面积早果丰产栽培试验”、“柑橘大冻后一年恢复、两年丰产技术研究”、“柑橘配方施肥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研究,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5.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江夏区的早熟温州蜜柑“龟井”、“兴津”、“国庆一号”等品种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水果、“江夏蜜桔”多次在农博会上获得“金奖农产品”称号。
三、下一步振兴柑橘产业的打算
1.制定出台《武汉市振兴果品产业实施意见》。作为全市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之一,将瞄准柑橘等果品市场旺盛需求,把发展柑橘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稳妥发展优质果品产业,稳步推进柑橘主推品种筛选、苗种扩繁、适应性种植区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果品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果业发展新产业、新优势。
2.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品种选育上注重“本地化”,从本地柑橘群体中选育出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优良品种,加快品种优化更新步伐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3.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果园改造、新品种推介,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等,建立示范基地,努力提升柑橘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重点推广武汉百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霄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初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经验。
4.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政府主导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对现存的企业和品牌进行整合,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促成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
5.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出台以奖代补、财政贴息、良种繁育补贴、品牌建设、标准园创建等惠农政策,提高企业种植的积极性,促进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一定以此为契机,努力把我市柑橘产业做优做强。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30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