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喜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农村户厕公厕改造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农村户厕公厕改造工作情况
三年来,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意见》(武政〔2018〕34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三年行动计划等四个行动计划的通知》(武政办〔2018〕87号)精神,落实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已于2019年8月底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的新建改造任务,我市农村改厕三年改造任务,包括新建改造乡镇公厕、农村村级公厕、农户无害化厕所、农村旅游厕所、农村交通厕所的改造,已于2019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各职能部门在2019年底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全市“厕所革命”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价审计工作,各项工作受到了审计部门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020年,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2020年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武乡振组发〔2020〕4号),明确做好已完成建设改造的乡镇公共厕所、农村公共厕所、农户厕所、农村旅游厕所、农村交通厕所的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统筹做好厕所粪污治理,严格落实农村卫生厕所管护制度,健全农村地区公共厕所日常保洁责任制,倡导文明如厕,强化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巩固成果,高标准落实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厕所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基础上,我局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围绕农村改厕建管结合的工作方针,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工作专班。为切实推进农村公厕、户厕改造工作,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指挥部,协调和督促各区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锁定目标,科学制定方案。按照市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印发了《2019年武汉市“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厕所革命”建设提升工作的建议函》等文件,多次召开“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和技术培训会,指导各区认真学习建设规范、细则和技术指南,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施工工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全面提高施工质量。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2019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试点村庄规划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形成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全面完成了全市6个新城区,63个街(乡、镇),1408个行政村(含大队、农场)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引导现有村湾依据集并原则,按三种类型规划建设。根据村庄规划不同类型,对只进行适度改造提升、不做扩大扩新建设的保留型村湾,采用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厕所建设;对有吸纳外来人口集并的需求的,在村湾现状基础上进行扩大新建的扩新型村湾,采用铺设污水管网集中处理的方式;对成熟时拆除集并的规划集并型村湾,现阶段不做大规模污水管网铺设工作,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采用较低成本的三格式化粪池厕所,保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待后期集并后纳入管网建设工作规划。结合村湾规模和村湾类型,分类实施。
(四)主动作为,强化指导。组织无疫情村创建,狠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新城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厕所管理和粪污管控工作,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厕所管理和粪污管控工作的通知》《武汉市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方案(第一版)》(武防指农〔2020〕6号)《武汉市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厕所管理和粪污管控工作责任分工方案》(武防指农〔2020〕8号)系列文件,指导各新城区认真做好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工作,坚持对农村公厕、村湾环境进行督查督导,坚持对农村公共场所严格管控,强化公共环境卫生消毒消杀,持续巩固疫情期间农村卫生消杀工作成效。
(五)明确重点,规范实施。在项目推进中,工作专班加强项目督导和协调调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规范实施。一是强化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确保建设工作合法合规。二是严格按照市区指挥部提出的建设时间表,倒排工期,认真落实各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积极加强与各街的协调沟通,做好先行先试和试点村建设。四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指导各街、村严格按照建设技术标准实施项目。
(六)落实责任,深化运行管理。建立建管并重、责权利统一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当前工作重点。各区已制定农村公厕长效管理及维护办法,明确管护责任单位、管护要求、管护资金保障、管护资产产权权属等,进一步落实农村无害化工程建成后的长效管理机制。部分区已将农村公厕运营管理经费纳入了区财政年度预算,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管理经费落实到各街,由各街负责加强农村公厕日常保洁、维护、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利用等后续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户厕专项资金,做好村级维护,建管结合,确保有效运行。
(七)强化督导,开展自查。今年,两次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我市农村改厕工作,指出农村改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联合市城管委对新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暗访检查,并于5月21日长江日报专版刊发发现问题。组织新城区参加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培训,组织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培训班,全面解读相关政策,深入指导如何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培训。同时,各新城区积极开展了自查工作,切实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实效性,共发现短板问题20余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八)严格管理,发挥资金效能。推动区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改革,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调推进和考核机制,将各级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纳入同一资金池,统筹整合使用,形成政策合力。打破条块分割,实行“源头”整合,明晰资金的来源渠道、投入方向、责任单位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
2020年是我市实施乡村生态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收官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克难攻坚,扎实推进。
(一)抓好统筹协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指挥部效能,细化分工、明晰职责,形成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共担责任、协同推进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抓好检查验收。要求各区严格落实《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工作的通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按照《湖北省农村户厕、农村公厕建改验收办法(试行)》《湖北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组织验收和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全面完成2019年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的公厕治理问题整改。制定问题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挂点包保、挂牌攻坚、挂账销号;落实整治工作实效,定期适时开展抽查和暗访,举一反三排查发现问题,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杜绝相关问题再次发生;建立整改工作档案,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分类搜集整改资料,分级做好资料归档,确保整改一项、存档一项、销号一项。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做好资金管理和支付,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使用,按期拨付。
(三)抓好管理提升。督促各区农村公厕保洁制度、管理制度、公厕管理责任公示牌上墙,做到日清日扫。探索制定农村公厕后续维护管理办法,具体涉及公厕的管护方式、责任主体、管护经费指导标准、经费来源等,为各级财政将管护经费纳入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探索农村公厕建设管理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方式,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扩展多元化管护渠道,项目主管部门加强监督考核,确保长效管护落到实处。
(四)抓好文明如厕。加强示范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征文、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小康美景手机拍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栏、电子屏、温馨提示等传统手段,以及网站网页、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进一步加大对文明如厕的宣传力度和频次,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卫意识、公德意识,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厕所设备、保持公共卫生,培育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农村小事连着大民生。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8月24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