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国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认真研究,对照提案内容逐条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一)有序展开高素质农民培训
2020年,我市制定下发了《2020年武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武农办〔2020〕59号),坚持人才培养围绕服务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着眼长远,靶向定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创新合伙人”“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的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青年农民以及返乡留乡农业乡土人才等,着力打造一支我市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积极争取培训项目资金998万,按照“培训需求有调研、参训对象有遴选、实施项目有方案、开班组织有申请”的原则,坚持从需求入手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开设47个培训班,完成6587人的培训任务,满足农民培训需求。结合去年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组织开展退捕渔民转业转产培训班,提升渔民离船上岸后的生存能力,纾解社会就业压力。今年,我市将更加关注本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丰富教学和实践模式,让培训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更有成效。
(二)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
2016年-2020年第三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期间,我市计划共招募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416人。其中,2016年至2019年共实际招募选派116人,2020年招募选派264人。2020年,我市积极争取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支持,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规模扩大到300人,极大地充实了我市乡镇、街道以下工作力量,受到基层服务单位的欢迎。今年,将继续争取增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名额,进一步完善“三支一扶”计划政策措施,提高“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待遇水平,完善考核入编、专项招聘等政策,让基层高校毕业生薪水有保障,干事有激情,创业有舞台,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三)精心部署“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
六部门联合推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重点面向我市贫困村辐射非贫困地区,经市区两级共同努力,报请省“一村多”协调小组办公室同意,去年在原有194人指标基础上,新增招录82人,将我市招生指标扩增至276人。我市统筹协调、调度招录进度,2020年,在疫情加持下,分批分量组织339名考生送考,区“一村多”工作专员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街村组织委员包干负责考生报到入学。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条件和发展建设需求,组织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加大力度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积极鼓励充分利用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用地发展农村产业。2019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关于完善村庄规划体系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统筹好乡村空间、资源要素和政策机制,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农村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要求,明确加强对乡村振兴建设用地的专项统筹,探索实施点状用地管理,并鼓励乡村土地复合利用,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基础上利用空闲农房和宅基地改造建设发展乡村产业。
(二)探索开展村湾集并工作
各新城区已完成了村庄全域规划成果,明确了村庄等级体系、乡村居民点用地边界与规模,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乡村公厕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建设要求,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不同村庄等级提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建设要求。下一步建议各区可依据村庄规划成果,结合自身发展诉求与建设实际,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工具,合理把握规划实施节奏,科学稳妥的推进村湾集并项目开展,并在进行村湾集并时,同步开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结合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农村经管队伍稳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计划,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利益联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六有”农民合作社80家,“六有”家庭农场100家。加强以武汉农交所为龙头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
(四)齐抓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每年建设10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50个以上美丽乡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组织开展村湾清洁行动,广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依托村庄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扩新型村湾生活污水管网收集设施处理,村湾无害化公厕建设完成率达50%以上;基本完成控制发展型村湾卫生公厕建设或移动厕所建设。全面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建成25个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生态村20个、标准村40个,创建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完成安山郊野公园建设,策划建设新洲仓埠郊野公园。
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持续加大农村地区教育保障力度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先后制定《加快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武汉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教育现代化2035》,把持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作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在运转保障、学校建设、资助扶持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中学、贫困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大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交流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比例10%,其中初中具有高级职称、小学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交流教师占比30%,将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作为城镇学校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实行城乡学校质量提升一体化,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委托管理和小班化教学,农村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向内涵化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一体化, 持续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力度,除按城乡统一小学1400元、初中1600元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外(比国家标准高出750元),还按实际集中住宿的学生数,额外按500元/生·年补助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对在校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小学生100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补助生活费,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此外,市级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市级增量经费主要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极大地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初步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下一步,要围绕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今年确定推进新城区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58个,并作为绩效目标下达到相关区教育局。建立项目进度“月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调度督办。二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继续实施农村教师津贴、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补助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实施乡村教师高级职称定向申报评审制度,对乡村教师单独设置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和晋升通道。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开展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教师和定向招聘农村志愿服务教师工作。深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在保持现有交流教师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优质幼儿园与薄弱幼儿园之间的教师交流,让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强起来。三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全市年度工作部署会,将提升农村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作为基础性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2.0计划。
(二)持续配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夯实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是建强区级医院龙头。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区级医院服务能力,指导6个新城区人民医院通过与中心城区省部属医院建立托管、帮扶、技术协作等紧密合作关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蔡甸区、江夏区人民医院分别打造协和江北、江南医院,黄陂区、东西湖区人民医院与协和医院,新洲区、经济开发区(汉南)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均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二是筑牢乡镇卫生院骨干。近年来,6个新城区先后完成了59个卫生院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建设,其中22个涉贫卫生院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帮助22个涉贫卫生院各打造了一个特色科室,实现了每个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有4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基本标准。三是夯实村级服务网底。指导各区通过独立规划设置、联村联办、卫生院覆盖服务等方式,实现了农村地区村级医疗服务全覆盖。四是积极稳定村医队伍。从2021年开始,各新城区建立了村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2923名村医实现应保尽保。各区对到龄离岗村医按照同期农村地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对在岗执业村医每月发放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有效解决了村医养老保险的保障问题,稳定了村医队伍,村医岗位吸引力有所提升。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5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