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东代表:
你们在武汉市人大十四届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升全市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水平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我局认真研究,现就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工作一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2007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14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发展。2019年,全市签单保费共计29165万元,保险保障金额45.45亿元,其中:地方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签单保费共计26448万元,保险保障金额41.22亿元。2020年,全市签单保费共计37840.71万元,保险保障金额60.42亿元,其中:地方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签单保费共计33363.02万元,保险保障金额52.97亿元。2020年地方政策性保险共为865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保障,赔付金额为25054.4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历了政策从无到有、业务规模从小到大、承保面从窄到宽、险种从少到多、服务体系从点到网的蜕变,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得到有效拓展。一是保险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为农户提供近240亿元的经济保障;累计为农户支付近9亿元赔款。二是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至2020年,市级财政累计提供保费补贴资金21325万元,其中2018年3000万,2019年5000万元,2020年7000万元,2021年8500万元,各区财政为地方试点险种提供配套的保费补贴累计2亿余元。其中,近3年市区财政的保费补贴增长幅度超过30%。2020年保险深度达0.9。三是市场主体竞争更加充分。目前武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八家,形成了以人保财险为主,平安财险、太平洋保险、国元农险、人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锦泰财险和太平财险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竞争格局。四是农业保险品种更加丰富。2015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仅10个,2020年政策性农业险种包括食用菌、莲藕目标价格、鸡蛋期货价格、果树、高价值农产品、农业机械综合险保险,险种细化到小类已达到43种,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时节、不同农户的保险需求。2021年通过调整整合,政策性农业险种27个。
三、下步工作
我们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按代表建议要求,结合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双重风险的作用。
(一)逐步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要求,逐步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制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稳步扩大中央和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的覆盖面,提高其保障水平。加快推广地方特色成熟险种,不断提高参保率;围绕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地方特色保险品种。目前,我局正在积极研究市人保财险提出增加“东西湖区蔬菜天气指数保险”、“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二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的可行性,待研究通过后,即可增加二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
(二)推动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建立起专业化、多元化的有序竞争机制。全面放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将公平竞争机制引入承保公司遴选过程,由具备资质的多个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承办机构退出机制,定期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进行考核评价,对于不合格机构暂停经办资格,促进保险公司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技术创新动力,不断完善自身内控管理,严格规范经营行为。
(三)突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重点。围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创新险种设置和服务方式,在充分满足农户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服务重点,提高其防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其发展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四)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投入。2021年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市财政补贴为8500万元,拟在2022年市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超过1亿元,努力实现到2022年保险深度达到1的要求。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